缩略图

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特点及其与同伴关系的关联

作者

张琦 杨姝 胡祥云

济南市历下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1 引言

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对其心理健康有深远影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对其社会适应有深远影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对其学业成就有深远影响。情绪调节指的是个体,面对情绪困扰的时候,通过调整自身认知、行为和情绪反应,以达到情绪平衡的过程。同伴关系作为儿童社会化过程里的重要部分,和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以及它与同伴关系之间的关联,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制定科学教育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

2.1 独立性的发展

儿童情绪调节的独立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增强。在婴儿期,儿童主要依赖照料者的支持性调节,如通过哭泣来刺激父母采取喂食、摇晃等措施减轻苦恼。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从依赖照料者的外部调节向自我调节过渡。到 2 岁时,儿童开始在成人指导下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到 6 岁时,儿童渐渐能独立运用各种情绪调节策略,从利用他人的外部线索帮助调节逐渐转变为依靠自己的内部情绪资源进行调节。

2.2 有意性的发展

儿童情绪调节的有意性也不断发展。情绪调节从最初的随意性向有意性方向发展,即通过有目的的行为改变引起情绪的改变。例如,1—2 岁的幼儿在母亲离开时会因分离焦虑而哭喊,最初的哭喊是情绪的自然反应,但后来的哭喊和相应行为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即想找回母亲以降低分离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能根据社会期望来调整情绪。研究发现,五六岁的儿童开始能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协商而不是攻击来解决问题,对年龄小的同伴有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更愿意和老师合作。

2.3 复杂性的发展

儿童情绪调节的复杂性在逐渐增加,情绪调节从生理反射性转为建立依恋对象的反应性。婴儿早期,情绪调节方式主要是吸吮手指这类身体自慰行为,靠身体运动减轻情绪压力并安慰自己。2 到 3 个月的婴幼儿会用控制视觉注意的方法调节情绪,婴儿能爬行或走路时多采用接近或回避方式调节情绪。2 到 3 岁儿童用独自游戏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体验,4 到 5 岁幼儿学会用分散、回避策略处理自己的情绪,5 到 6 岁幼儿倾向用表现积极情绪和担负社交责任等建设性方式应对情绪。儿童情绪调节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内在情感体验和外部表情发生分离,随年龄增长儿童情绪调节发生分化,会更多考虑表情活动后果并学会控制负性表情。

2.4 性别与文化背景的差异

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存在性别与文化背景差异。在性别方面,不同文化对男孩女孩情绪表达有不同期望。男孩被期望坚强,减少软弱情绪表达,强调愤怒攻击性。女孩被期望减弱外在冲突痕迹,看重合作协调,对他人情绪敏感且善于表达。在文化背景方面,研究发现白种美国儿童更多向父母而非同伴表露负性情绪。非裔美国儿童更多向同伴而非老师表露负性情绪,对情境后果的预期是此现象重要原因。

3 同伴关系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

3.1 同伴接纳的影响

同伴接纳是良好同伴关系的基本形式,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伴接纳程度高的儿童,其情绪调节能力也相对较高。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情绪调节技能会影响儿童达成社会目标的方式,进而影响同伴接纳。情绪调节能力高的儿童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与同伴发生冲突,从而更容易被同伴接纳。相反,同伴接纳水平较低的儿童,由于长期被拒绝,容易形成自卑、孤僻、抑郁和自我怀疑等心理,在面对他人的友好关注时也会不自信、犹豫彷徨,而在遭到排斥和拒绝时就更加焦虑、抑郁或者愤怒,甚至有较高的攻击倾向。

3.2 友谊的影响

友谊作为儿童另一种亲密的人际关系,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淡化对父母的依恋,同伴关系尤其是友谊开始成为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社会支持系统。拥有好朋友的儿童,尤其是拥有较多数量的好朋友的儿童,其社交技能水平相对较高,攻击行为也会减少。友谊能够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帮助儿童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在与朋友的互动中,儿童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此外,友谊还能降低儿童的孤独感,增强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促进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3.3 负向同伴关系的影响

负向同伴关系,如同伴排斥和欺凌行为,会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同伴排斥行为和欺凌行为会导致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下降,使其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负向同伴关系会增加儿童的压力感受,降低其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从而影响情绪的正常调节过程。例如,被同伴排斥的儿童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愤怒,这些消极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可能会导致情绪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因此,避免负向同伴关系的发生对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4 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对同伴关系的影响

4.1 情绪调节能力与同伴接纳

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他们与同伴的关系质量,情绪调节能力较强的儿童,更能有效应对不同情绪体验,积极面对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他们更加善于与同伴分享积极情绪,表达关心和同理心给同伴,所以这样的儿童更容易被同伴接纳认可。相反,情绪调节能力较差的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情绪爆发状况、产生情绪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与同伴的良好互动,不良的情绪调节还会导致儿童,在同伴关系里的冲突和争吵增多,进而降低他们被同伴接纳的程度。

4.2 情绪调节能力与友谊质量

情绪调节能力会对儿童友谊质量产生影响,情绪调节能力高的儿童能更好处理与朋友间矛盾冲突,他们通过合理方式表达自身情绪与需求,同时还能够理解并接纳朋友的情绪状态。这让他们更易和朋友建立深厚友谊关系,也能享受友谊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而情绪调节能力差的儿童在友谊中会遇到更多困难,他们难以维持与朋友间良好的友谊关系。

4.3 情绪调节能力与同伴冲突解决

在同伴冲突情境中,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情绪调节能力强的儿童能够采用认知策略来避免进一步的冲突,有助于维持与同伴的关系,提高同伴接纳水平。例如,当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他们能够冷静下来,思考问题的本质,并通过协商、妥协等方式解决问题。而使用攻击策略的儿童则可能伤害同伴,使同伴冲突恶化,降低同伴接纳水平。因此,提高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同伴冲突,促进同伴关系的和谐发展。

5 结论

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独立性、有意性、复杂性等特点,并且存在性别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同伴关系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同伴接纳和友谊能够促进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而负向同伴关系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重视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提供情绪教育,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儿童情绪调节能力与同伴关系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裴芯逸.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4,(02):89-92+96.

[2]付小鑫,李白惠钰,王赪,等.父母正念教养与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关系研究——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中介作用[J].早期教育,2024,(48):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