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作者

越荣发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汪桥镇莲台学校 433318

引言

初中历史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历史认知、思维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而课堂提问是连接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的关键纽带。当前部分初中历史课堂提问存在问题过于简单、缺乏层次性,或提问时机不当等情况,难以有效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对“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提问策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升思维能力,成为初中历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围绕二者展开研究,为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助力。

一、初中历史课堂提问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在联系

(一)科学提问是激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手段

初中历史课堂中,有逻辑、具启发性的提问能打破学生被动“灌输”状态,推动主动建构知识。如讲解“辛亥革命”时,若仅让学生记忆时间、人物,无法激活深层思维;而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除革命党人努力,当时社会矛盾有何推动作用?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与阶级局限性有何关联?”等问题,可引导学生从社会背景、阶级构成等多维度拆解问题,梳理历史线索,在分析推理中激活历史逻辑与辩证思维,为后续探究奠基。

(二)思维能力提升反哺课堂提问的有效推进

学生具备一定历史思维能力后,能更精准理解提问意图,还可拓展提问深度与广度,形成良性循环。如学习“古代丝绸之路”时,有批判性与发散思维的学生,面对“丝绸之路仅促进经济交流吗?”的开放性问题,不会局限于“商品贸易”,还会从宗教、艺术、科技交流补充回答,甚至提出“不同时期丝绸之路对中原与西域文明融合的表现”“无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形态”等延伸问题,让提问从“教师主导”转向“师生共创”,提升课堂提问活力与思维价值。

二、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现存问题

(一)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难以适配不同思维水平学生

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设计问题倾向“重基础、轻进阶”,多为“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洋务运动的代表企业有哪些?”等识记类问题,学生仅需机械记忆即可回答,无法锻炼高阶历史思维。且问题未考虑学生思维差异,缺少“基础认知—理解分析—批判创新”的梯度,导致思维弱的学生因答不出复杂问题失兴趣,思维强的学生因无挑战难拓展,最终课堂提问无法覆盖全体,制约整体思维提升。

(二)提问时机把控不当,错失思维引导关键节点

部分教师把控提问时机缺乏科学性,存在“随意提问”或“集中提问”的极端。如讲解“戊戌变法”时,刚梳理完背景与措施,未给学生消化时间就问“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因知识碎片化,只能机械复述结论;还有教师将提问集中在课堂结尾,此时学生注意力分散、思维疲劳,面对“戊戌变法对思想解放的影响”这类需深思考的问题难专注,导致提问失却引导思维进阶的作用,无法实现培养目标。

三、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

(一)分层设计问题,适配学生思维发展需求

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与思维水平,构建“基础层—提升层—创新层”的分层问题体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提问中获得思维成长。基础层针对思维基础较弱的学生,设计识记类问题,如“唐朝前期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其在位皇帝分别是谁?”,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层面向中等思维水平学生,设计理解分析类问题,如“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出现,在重视人才、发展经济、稳定边疆等方面有哪些共同举措?”,引导学生对比归纳历史规律;创新层针对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探究创新类问题,如“若你是唐朝中期的统治者,面对土地兼并、藩镇割据等问题,会采取哪些措施维护统治?这些措施可能面临哪些挑战?”,鼓励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创新性思考,通过分层提问实现“人人有思考,个个能提升”。

(二)精准把控提问时机,契合思维发展节奏

教师需在教学的关键节点设计提问,让提问与学生的思维发展节奏同频共振。在课堂导入环节,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或热点话题提问,如讲解“科举制”时,以“我们现在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古代的科举制与现代考试制度在选拔理念、选拔方式上有何相似与不同之处?”引发学生兴趣,快速将其带入历史情境;在知识讲解过程中,于学生认知冲突处提问,如分析“闭关锁国”政策时,针对“该政策在清朝初期为何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侵略、稳定统治,到了近代却成为导致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提问,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辩证看待问题;在课堂总结前,以“本节课学习的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崛起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改革理念与措施对当今社会的改革发展有哪些启示?”这类问题,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最大化提问对思维能力的培育效果。

四、结论

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紧密的相互促进关系,科学的提问策略是培育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当前课堂提问在问题设计与时机把控上仍存在不足,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通过分层设计问题、精准把控提问时机等策略,可有效优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升其历史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能力。未来还需持续探索提问策略与不同历史教学内容的适配性,如针对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等不同板块设计差异化提问方案,不断完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提问的育人价值,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雪青.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与实践[J]. 青海教育,2023,(Z2):72.

[2]马元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2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