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赋能教师培训研训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作者

王晓婷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0452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推进,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其专业能力的提升成为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传统教师培训多以集中授课、理论讲解为主,往往与教师日常教学教研场景脱节,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研训一体化模式强调“以研促训、以训助研”,将培训的系统性、教研的实践性有机结合,使教师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

一、信息技术赋能教师培训研训一体化的重要性

(一)打破研训时空限制,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传统研训活动受时间与空间条件约束,覆盖范围有限,优质研训资源难以实现广泛流通,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信息技术通过搭建线上研训平台,可将各类优质研训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与集中管理,教师无需受固定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够根据自身安排灵活参与培训、获取资源并开展教研活动。这种模式不仅拓展了研训活动的覆盖范围,让更多教师有机会接触到优质资源,还减少了资源闲置与重复建设的问题,实现了研训资源的高效调配与共享,从根本上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精准匹配教师需求,推动研训个性化开展

不同教师在教龄、学科、教学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专业发展需求也各不相同。传统培训多采用统一化的内容与模式,无法充分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导致研训效果受限。信息技术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教师的教学数据、研训需求信息及现有知识技能水平等数据,通过专业分析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处理,精准识别不同教师的共性需求与个性化需求。基于分析结果,可为教师定制专属的研训内容与方案,确保研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让研训更具针对性,有效提升研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跟踪研训全流程,实现研训质量持续改进

传统研训活动缺乏对过程的有效监控和对效果的科学评估,难以准确掌握教师的学习情况与实践应用效果,也无法及时发现研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信息技术可通过线上平台实时记录教师的研训过程数据,包括学习时长、参与互动情况、作业完成质量等,同时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数据,如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成绩变化等,构建多维度的研训效果评估体系。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研训效果,研训组织者可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研训内容、方式与进度,为教师提供持续的指导与支持,形成研训质量的闭环管理,推动研训工作不断优化。

二、信息技术赋能教师培训研训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一)搭建一体化数字研训平台,整合研训全流程功能

搭建一体化数字研训平台是实施基础,该平台需整合资源管理、培训学习、教研互动、评价反馈功能,形成“一站式”服务体系,帮助研训组织者统筹资源,让教师便捷参与研训、获取资源,提升研训效率。

例如,地方教育部门可联合技术企业开发区域级教师研训平台,在资源管理模块按学科、学段、研训主题对学科教案、名师课程视频、教研案例等资源进行精细化分类,标注资源适用场景与学习目标,方便教师快速筛选;培训学习模块除设置自主学习、直播培训通道外,还可根据教师选课情况推送关联学习资料,教师选择课程后,平台实时记录学习节点与进度,对未完成课程发送提醒;教研互动模块支持教师按学科或专题创建教研小组,小组内可发起结构化讨论话题、设置讨论时限,教师上传教学设计后,平台提供在线批注功能方便同伴修改建议;评价反馈模块在统计学习时长、作业完成情况基础上,结合教师参与互动的频次与质量,生成包含优势与改进方向的个人研训报告,研训组织者可查看区域内整体研训数据,为后续调整研训计划提供依据。

(二)依托大数据设计个性化研训内容,匹配教师需求

依托大数据技术设计个性化研训内容是关键,通过收集教师教学数据、研训需求信息,分析其专业发展短板与需求,开发针对性内容,避免“一刀切”,让研训内容贴合教师实际需求,提升研训针对性。

例如,研训组织者可通过线上问卷收集教师教龄、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课堂管理、学生成绩提升难点),借助平台采集教师课堂教学视频、学生作业批改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识别新教师“课堂应急处理”需求、资深教师“教育科研方法”需求;针对新教师开发“课堂突发情况应对”系列课程,包含情景化教学视频、实操指南;为资深教师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专题内容,搭配专家线上辅导,确保内容匹配不同教师需求。

(三)推行线上线下混合研训模式,融合双方优势

推行线上线下混合研训模式是重要路径,通过线上开展理论学习、预热讨论,线下组织实践演练、集中研讨,再线上巩固成果,融合线上灵活性与线下实践性,让教师兼顾理论学习与教学应用,提升研训效果。

例如,在“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设计”研训中,线上阶段研训组织者在平台发布核心素养教育理论文章、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组织教师在线讨论“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教案”,收集教师疑问;线下阶段邀请专家开展教学设计工作坊,指导教师分组完成本学科教学设计,进行微格教学演练,专家现场点评;线下活动后,教师在平台提交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分享教学实践计划,与同伴在线交流实践思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教师培训研训一体化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搭建一体化数字研训平台、依托大数据设计个性化研训内容、推行线上线下混合研训模式等实施路径,能够有效打破研训时空限制、精准匹配教师需求、跟踪研训全流程,实现研训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研训质量的持续改进。未来,应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研训一体化的融合,不断优化实施路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研训服务,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丹.思考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J].2023.

[2]于民伟.现代信息技术与“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的融合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