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落实“双减”要求,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

杜容

广西贵港市荷城初级中学 537100

引言

“双减”政策实施后,初中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研究依托“四项五级”初中语文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适应“双减”政策要求。

一、学情精准诊断,设定层次目标

依托“四项五级”初中语文学业质量评价表,教师能精准诊断学生学情。该表涵盖语言、思维、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四大项目,每个项目设五个层级标准。教师据此引导学生理解标准,完成综合评价,明确学生所处层级,从最近发展区出发,设定符合学生层次的个性化学习目标。例如,在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中,教师运用“四项五级”评价表,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阅读理解测试等方式,诊断学生在语言运用、文本理解、情感把握等方面的水平。如部分学生在语言层面能准确使用词汇描述场景,但情感表达较生硬,处于第三层级。据此,教师为这部分学生设定目标:在后续学习中,提升语言感染力,使情感表达更自然,向第四层级迈进。同时,为更高层级学生设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如深入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内涵,促进全体学生层次化发展。

二、多元主体评价,调整教学策略

在教育的征程中,教师恰似一位精准的导航者,而“四项五级”评价标准则是其手中不可或缺的精密罗盘。教师巧妙运用这一标准,采用考试、作业、报告、讨论等多元评价方式,如同多棱镜般,从不同角度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通过集体分析,教师能洞察班级整体的学习态势;借助个性化分析,又能精准捕捉每个学生的独特学习轨迹。这种全面且细致的评价方式,就像为教师配备了一副“透视镜”,使其能够清晰把握学生的弱势版块。哪些学生在语言的精准运用上存在欠缺,哪些学生在思维的深度拓展上遭遇瓶颈,都能一一明晰。基于此,教师能够针对性地优化教学设计,精心雕琢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教学内容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在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教学后,教师通过作业批改中学生对文本细节的把握情况、课堂问答里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以及小组讨论记录中学生观点的独到性等多元评价方式,发现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方面存在理解深度不足的问题。部分学生仅能概括文本表面内容,难以挖掘深层主题与立体的人物形象。据此,教师迅速调整教学策略,设计分层阅读任务。为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文本脉络梳理图,助其搭建知识框架;为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主题探究报告,激发其深度思考,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三、学生自评互评,明确个体目标

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能更清晰地把握自身学习情况,反思在四个指标方面的不足,制定个体最近发展区学习目标。同时,遵循“优势互补”原则组建学习共同体,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助力教学改革与效率提升。例如,在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学习后,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通过填写评价表,学生发现自身在语言运用上存在词汇匮乏、句式单一的问题,在思维方面缺乏深度分析的能力。据此,学生制定个体目标,如丰富词汇储备、学习多种句式表达、提升文本分析能力等。同时,学生根据优势互补原则,组建学习小组,如语言能力强的学生与思维能力强的学生组合,共同完成拓展阅读任务,分享学习心得,实现共同成长。

四、分阶解析素养,强化薄弱领域

“四项五级”评价体系宛如一把精准的标尺,能够细致且深入地分阶解析学生语文素养。它清晰明确地界定出各层级学生在语言、思维、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这四大关键方面的具体表现,让教师对学生的能力状况有全面且精准的认知。基于此,教师能够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薄弱领域。通过精心设计分层教学任务,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层级中得到锻炼与提升;同时,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例如,在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中,教师借助“四项五级”评价体系展开评估,敏锐地发现学生在梳理与探究方面存在明显困难。部分学生在梳理文本结构时感到吃力,难以准确把握文章的脉络层次;在探究作者情感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精心设计分层教学任务,为梳理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直观的文本结构框架图,引导他们逐步完善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为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深入探究作者情感与写作背景的任务,激发他们的深度思考。此外,还提供柳宗元的其他山水游记作为拓展阅读材料,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有效强化薄弱领域,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扬长避短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扬长避短。在共同体中,学生能分享学习资源、交流学习经验,共同解决学习难题。教师作为引导者,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动态,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学习后,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围绕诗词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分享诗词赏析技巧,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提出独特见解,阅读与鉴赏能力强的学生推荐相关诗词拓展阅读。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讨论,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学生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了诗词鉴赏能力,促进了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语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教学需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依托“四项五级”初中语文学业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学情精准诊断、多元主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分阶解析素养、构建学习共同体等策略,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这不仅适应了“双减”政策的要求,也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参考文献

[1]吕萍.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学业质量评价[J].天津教育,2023,(22):40-41.

[2]陈坪.落实“双减”要求提升教学质量——[J].教育导刊,2023,(11):58-64.

本文系课题题目:《“四项五级”初中语文学业质量评价促进教学提升的研究》

立项编号:2023ZJY391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