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祝龙江
犍为县龙孔幼儿园
一、引言
创造力是幼儿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形成。幼儿阶段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艺术活动具有天然的兴趣与探索欲。幼儿园艺术活动涵盖音乐、美术、手工、表演等多种形式,其自由、开放的特性与创造力培养的需求高度契合,能为幼儿提供表达自我、探索未知的广阔空间。
二、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核心策略
(一)创设开放包容的艺术活动环境,激发创造意愿
环境是影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需构建开放、多元、包容的艺术活动环境,让幼儿在自由氛围中萌发创造意愿。一方面,需打造物理环境的开放性,打破 “固定活动区” 的局限,灵活设置艺术活动空间,如在室内开辟 “自由创作角”、在户外搭建 “自然艺术区”,让幼儿可随时随地开展艺术探索;同时,提供多样化、低结构化的艺术材料,如自然材料(树叶、石头、树枝)、废旧材料(纸盒、布料、瓶盖)、常规艺术材料(颜料、画笔、彩纸)等,避免材料的 “功能固化”,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材料的多种用法。另一方面,需营造心理环境的包容性,教师需尊重幼儿的每一个艺术表达,避免用 “好不好”“像不像” 的标准评判作品,多采用鼓励性语言肯定幼儿的独特想法,让幼儿在无压力的氛围中敢于表达、乐于尝试,从而主动激发创造热情。
(二)设计多元互动的艺术活动形式,拓展创造维度
活动形式是创造力发展的载体,需突破传统 “单一技能训练” 的局限,设计多元、互动、探究性的艺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创造体验。首先,可融合多艺术领域设计活动,如将音乐与美术结合,让幼儿根据音乐旋律创作 “声音画作”;将手工与表演结合,让幼儿用自制道具开展角色扮演,在跨领域融合中打破思维局限,激发创新灵感。其次,可引入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主题,围绕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如 “家庭聚会”“公园游玩”)或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如 “森林探险”“太空旅行”)设计艺术活动,让幼儿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主动观察、联想与创造,避免活动主题脱离幼儿经验导致的 “创造困境”。最后,可设计 “过程导向” 的长周期活动,如 “班级艺术项目”,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如 “四季变化”“动物朋友”)持续开展艺术探索,从构思、尝试、调整到完成作品,完整经历创造过程,在持续探究中深化创造力发展。
(三)实施科学适度的教师指导策略,支撑创造过程
教师指导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支撑,需把握 “引导而非控制、支持而非替代” 的原则,通过科学指导帮助幼儿突破创造瓶颈、深化创造思考。一是采用 “启发式提问” 引导创造方向,避免直接给出创作指令,而是通过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思考,如 “你想让这个材料变成什么”“如果给这幅画加一点特别的东西,会是什么呢”,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创作思路;二是提供 “支架式支持” 化解创造困难,当幼儿在创作中遇到障碍(如不知如何表现想法、材料使用受阻)时,教师需根据幼儿需求提供适度帮助,如示范材料的一种用法(而非唯一用法)、用语言梳理幼儿的想法,帮助幼儿搭建 “创造支架”,而非直接替幼儿完成创作;三是开展 “延迟性评价”保护创造热情,在幼儿完成作品后,先引导幼儿分享创作思路与过程,再从 “想法独特性”“表达完整性”“探索积极性” 等维度进行评价,避免过早评价打断幼儿的创造思维,同时让幼儿在自我表达中深化对创造过程的认知。
三、保障幼儿创造力培养策略落地的关键要点
(一)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引导
每个幼儿的创造力发展节奏与表达风格存在差异,需避免 “一刀切”的培养方式。教师需通过日常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兴趣点、思维特点与创作偏好,如有的幼儿擅长视觉表达(绘画、手工),有的幼儿擅长听觉表达(音乐、节奏),有的幼儿擅长肢体表达(表演、舞蹈);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支持,如为喜欢自然材料的幼儿提供更多户外创作机会,为擅长表达的幼儿搭建 “作品分享平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方式中发展创造力。
(二)注重艺术活动与生活的联结,丰富创造素材
幼儿的创造力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需加强艺术活动与生活的联结,让幼儿从生活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创造素材。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如街道建筑的色彩、自然景物的形态、日常声音的节奏;组织幼儿开展 “生活艺术探索” 活动,如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用艺术形式记录生活趣事;鼓励幼儿将艺术创作与生活需求结合,如设计班级环境装饰、制作送给家人的礼物,让幼儿意识到艺术创造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在解决生活问题中激发创造动力。
(三)构建家园协同的创造力培养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场域,需建立家园协同机制,让创造力培养延伸至家庭生活。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方式,向家长传递 “尊重幼儿创造、鼓励自由表达” 的教育理念,避免家长用成人标准要求幼儿的艺术作品;同时,推荐适合家庭开展的简易艺术活动,如 “亲子自然手工”“家庭音乐游戏” 等,指导家长用科学方式参与幼儿的艺术创造,如倾听幼儿的创作想法、与幼儿共同探索材料用法,形成 “幼儿园 - 家庭”协同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合力。
四、结束语
幼儿园艺术活动为幼儿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天然土壤,通过创设开放包容的环境、设计多元互动的活动、实施科学适度的指导,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意愿、拓展创造维度、支撑创造过程,让幼儿在艺术表达中自然发展创造力。同时,尊重个体差异、联结生活实践、构建家园协同机制,能为创造力培养策略的落地提供坚实保障,确保幼儿创造力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未来,幼儿园艺术活动还需结合时代发展与幼儿需求不断创新,如借助数字化工具丰富艺术表达形式、结合传统文化元素拓展创造主题等。相信通过教师的持续实践与探索,幼儿园艺术活动将真正成为幼儿创造力发展的 “沃土”,助力幼儿在自由表达与主动探索中,成长为具有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的新时代儿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 学前教育研究,2014(05):3-8.
[3] 李季湄,冯晓霞.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 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