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梅洛-庞蒂现象学视角下的速弹吉他手身体技术探析

作者

潘翌杰

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 475000

引言

回溯身体研究的知识图景,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关于身体现象的思索从未停止过,这也为我们重新审视身体的价值与活力提供了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持。本文主要以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理论为研究视角,采用观察法和采访法的田野调查方法,以青年吉他手亢毛毛为例,对速弹吉他手进行音乐表演时的体验和表达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和剖析速弹吉他手的身体技术。

一、速弹与吉他手亢毛毛

速弹是在同等速度下单位节拍内快速弹奏频率密集的技能,是器乐演奏中熟练流畅准确无误的快速演奏的简称[1]。在速弹演奏中,吉他手的身体技术表现为一种高度复杂且具身化的运动模式,其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动作不仅依赖于肌肉记忆,而且还与身体的感知和环境的互动紧密相关。本文的研究对象亢毛毛是一位擅长速弹的一名中国青年吉他演奏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他自幼学习吉他演奏,是国内极端金属吉他演奏的年轻的超新星,他以速度力度见长,被网友们亲切称作“毛神”而爆红网络,擅长流行、摇滚、金属速弹、Worldmusic 在内的多种风格的吉他弹奏及创作,以速度力度见长,是国内速弹领域知名的吉他手之一1,多次担任海外知名极端金属乐团如 Suicide Silence、Thy Art Is murder、Within Destruction、等中国巡演嘉宾。2019 年同乐队与亚洲技术派金属乐队 Desecravity 完成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地联合巡演。2018、2019 年上海乐展与小林信一、Ola Englund 等吉他大师共同担任乐器品牌演示嘉宾。

二、速弹吉他手的身体主体

梅洛-庞蒂认为:身体主体而不是意识主体为人们提供了原初且具有意义的被知觉世界,并以“身体图式”的概念解释身体经验的原初统一性,即当处于某个空间时,身体以其直观能力和概念能力在知性发挥作用之前形成的一种原始统一状态。

(一)吉他手的身体图式与身体意向性

梅洛-庞蒂提出身体图式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身体感官联合,而是触觉、运动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形式的有机统一。它并非是各个感官在体验过程中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通过一种整体性的结构,将不同的感觉整合在一起,形成对身体姿态的全面感知2。这表明身体图式是身体主体知觉活动的基础。在速弹活动中,不同的感官体验相互协作,触摸、视觉、听觉、嗅觉相互共鸣,创造出共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除此之外,速弹吉他手自身身体感的节奏、冲动和动作都互相一致; 所有这些不同创造出了美妙的,活生生的速弹艺术。吉他手亢毛毛在其日常的速弹练习中,通过触觉的感知可以精确地控制按弦的力度,以产生不同的音高和音色,他在演奏滑音技巧时,手指沿着琴弦滑动,能够根据手指与琴弦之间摩擦力的细微变化来调整滑音的速度和音准,这种触觉知觉直接参与到音乐的表现中,身体图式使得亢毛毛能够将手指的触觉、手臂的运动觉以及视觉感知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协调的动作模式。这种整体性使得速弹不再是单纯的肌肉运动,而是一种身体与乐器之间的深度互动。

梅洛-庞蒂身体理论中主张的身体意向性是建立在身体图式的基础之上的,身体意向性是身体行为趋势的走向,是沉默的身体自发地体验到我们指向的东西和显现出的东西,意向和实现之间的一致,体现出了身体的“我能”3。吉他手亢毛毛在采访时说起小时候的吉他学习除了启蒙老师教的一些演奏手法,以及自己去书店购买一些吉他教材之外,几乎没有更多的渠道可以去学习吉他演奏,后来更多的也是靠自己摸索,听自己喜欢的乐队去想象和模仿。正是在“摸索”和“模仿”行为中,亢毛毛才逐渐发现了蕴藏在身体感知中的“我能”,通过自身的身体意向性体验和习得吉他弹奏的技能。

(二)吉他手身体的空间感与时间感

在梅洛-庞蒂看来,讨论身体空间感离不开身体图式,身体在身体图式的作用之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速弹吉他手的身体空间感是以身体作为初始坐标的,具体体现在其手握吉他以及手指拨动琴弦的上下左右方向感和空间感。身体还可以扩展知觉空间,也就是习惯知觉空间的形成,这种空间感也得益于身体图式的感官统筹。例如吉他手亢毛毛经过成千上百次的练习,他的身体能够准确感知吉他中每根弦的位置,他的身体理解了弹奏运动,身体的空间扩展到整个吉他的的空间,在即兴弹奏时不需要思考琴弦的位置,手指下意识就能找到琴弦,这种由身体图式塑造的空间感知能力,在高强度的速弹演奏中逐渐演化为一种 “肌肉记忆本能”。亢毛毛在即兴演奏时,手指与琴弦的互动已超越单纯的动作反射,当他的指尖划过指板,不同弦距、品丝凸起的细微差异通过皮肤感受器转化为身体感知信号,在大脑运动皮层构建出专属的 “吉他拓扑图谱”,使得琴颈上的每一个音位都与特定的肌肉运动模式形成稳固映射。

身体空间感的扩展更体现在动态演奏的复杂情境中。当亢毛毛进行跨把位速弹时,身体不仅要精准定位单根琴弦,还要预判手部运动轨迹的延伸。在演奏超高难度的 “扫拨” 技巧时,手腕需以肘部为支点,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多个平面的弧线运动,此时身体图式会自动整合视觉捕捉的指板布局、触觉反馈的弦距变化以及本体感觉传递的肢体位置信息,将整个吉他的物理空间转化为身体的 “延伸域”。即便在舞台灯光造成的视觉干扰或观众欢呼声带来的听觉负荷下,这种内化的空间感知依然能保障演奏的流畅性。

当速弹吉他手亢毛毛在舞台上即兴表演时,他对时间的感知并非仅呈现“现在”。梅洛-庞蒂提出时间并非独立于人的存在,而是源于“我”与物体之间的知觉关系,是一种基于身体感知的体验。在时间的结构中,“现在”占据着核心地位,这表明“现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尽管“现在”看似关键,但人们却无法为其赋予一个精确的时间值。每一个“现在”都在瞬间转变为“过去”,而“未来”则不断涌现并迅速成为“现在”。因此,“现在”呈现出一种与“过去”和“未来”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复杂状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晕圈”现象。身体感知能够自发地建立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联系,从而把握时间的“晕圈”状态,其主体性也由此得到体现4。以速弹演奏为例,在演奏过程中,当前正在弹奏的音乐材料处于核心位置,相当于知觉中的“图形”,它是当下被感知和关注的焦点。而已经弹奏过的部分则构成了“过去”,它在知觉中逐渐沉积,成为背景的一部分。同样,尚未弹奏的部分代表着“未来”,它是不断涌现且尚未完成的潜在内容,同样构成了背景的一部分。“图形”与“背景”与吉他手相互映衬、互为显现,共同构成完整的知觉结构。此外,亢毛毛在弹奏时的时间感还体现在手指在琴弦上的快速移动能够与音乐的节奏同步,这种同步性不仅依赖于技术训练,还依赖于演奏者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在速弹中常见的切分节奏与变速段落里,亢毛毛展现出的时间把控堪称精妙绝伦。面对节奏突然的加速或减速,他不仅依靠肌肉记忆维持手指运动惯性,更会运用 “预判性时间感知”。通过对乐曲结构和和声走向的深刻理解,在节奏变化来临前,大脑便已提前向手指发送调整指令。例如在演奏一段从常规 4/4 拍突变为 7/8 拍的过渡乐段时,他的身体会提前在心理上构建出新节奏的时间框架,手指运动随之做出适应性改变,让节奏转换自然流畅,毫无突兀之感。

总的来说,在速弹吉他演奏中,空间感和时间感是相互交织的。空间感通过音色效果和演奏动作营造出广阔的音乐表达空间,而时间感则通过节奏控制和音符时值等把握音乐的时间结构。两者共同作用,使得速弹演奏不仅是一种技术展示,更是一种对音乐空间和时间的深度感知与表达。

三、速弹演奏中的现象场

(一)现象场

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一书中指出任何知觉都只有在现象场中发生才有意义,“身体-物体-背景”构成了感知现象场,也就是一种发生情境。身体本身是图形和背景结构中的一个始终不言而喻的第三项,任何图形都是在外部空间和身体空间的双重界域上显现的。所以真正的知觉解释要回归到身体与现象场的互动过程中去寻找[2]。

梅洛-庞蒂还指出,每个感觉都属于一个特定的“场”。例如,当我们说“我拥有一个视觉场”时,这实际上意味着我们通过自身所处的位置进入了一个由可见事物构成的存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可见的事物仿佛遵循着某种先天的约定,凭借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自然而然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并受到我们目光的掌控。然而,这种视觉体验并非是无限的。在我们当前的视觉范围之外,总存在着一个不可见的边界,那里有我们无法看到甚至无法触及的物体和空间。换句话说,视觉本身是有限的,它总是以一种有限的方式呈现世界。人作为一个有感觉能力的主体是通过一个共存的、由一个空间构成的情境对事物进行把握,人的感知不是点状的,而是在共存的现象场域中对事物进行前意识的整体把握。

(二)速弹中的现象场

当速弹吉他手在弹奏时,他的身体动作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围的的空间形成了一个“现象场”。由身体感知进入身体行为可知,速弹的训练行为不是单向、因果式、计算式的过程,而是在主体与速弹现象场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的。吉他手亢毛毛在一个个速弹现象场中进行弹奏,在不同的音乐情境中练习,音乐节奏和速度的快慢通过身体展现出快乐、悲伤、激动或吉他手舒缓的多种情绪,这里音乐不仅是演奏吉他手听到的节奏、旋律和速度,更是通过身体在其中感知想像出的一种生存场域,亢毛毛通过身体的感知和运动与音乐现象场建立了一种动态的、感性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他能够在表演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音乐理念和情感。如果没有音乐这一现象场,任何弹奏吉他手无法置身于具体的感知世界,从而就会影响速弹音乐的练习与表达。在速弹过程中,吉他手的身体不仅与吉他本身相互作用,还与周围的音乐空间产生联系。身体的动作幅度、姿势等会根据演奏的场合、观众的反应以及与其他乐手的配合等因素进行调整,在大型舞台上表演速弹时,亢毛毛会通过更夸张的身体动作来增强表演的感染力,例如随着音乐节奏甩头,这就与舞台空间和观众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此外,速弹吉他手在进行音乐表演活动时会通过身体图式将各感官统一在一起,即便某一个感官起主导作用的时候,身体的其它感官也并没有停止作用,而是隐退成为背景与身体做主动有效的转换,例如当亢毛毛的指尖在琴弦上飞速跃动时,手指不停触摸琴弦的触觉会占据主导作用,而视觉和听觉感官也没有停止作用,而成为背景,与其他感官做及时的转换,他的目光会在琴颈的指板上快速扫动,观察手指落点与音品位置,确保每一个音符精准无误。同时,在舞台上,他的身体会随着音乐节奏摇摆,这种肢体动作并非简单的舞蹈姿态,而是基于对节奏韵律的感知与把握,身体的摆动幅度、频率都与音乐的节拍、强弱形成内在呼应,通过本体感觉,将节奏信息传递到大脑,辅助其他感官完成演奏。这种 “现象场” 的动态转换,在速弹吉他演奏中呈现出复杂而精妙的协同效应,这些都是速弹中“现象场”的体现[3]。

综上所述,速弹吉他手亢毛毛的表演实践不仅是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结合,更是身体感知与现象场之间动态互动的结果。这种互动使得音乐表演成为一种全方位的、多感官的体验,同时也为理解音乐表演中的身体行为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基础。

结语

本文采用梅洛-庞蒂的现象学视角对速弹表演的身体活动进行更深入的知觉层面分析,对于揭示速弹吉他手身体技术的知觉本质和结构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速弹吉他手的身体技术并非单纯的机械运动,而是与身体的感知、情感以及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等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 维斯特·伍德(美)著,刘立影,王丁译.《贝司圣经》[M].吉林音响出版社,2015.9.

[2] 郭延龙,李萌.从技术身体到文化身体的在场递归— 以角色扮演游戏《黑话·悟空》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1).

[3]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注释:

1. 来源于亢毛毛社交平台介绍。

2.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91.

3. 张尧均编.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研究[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6:74.

4. 苑文静,张再林.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视角下的舞蹈学习理论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2):55.

作者简介:潘翌杰(2000 年 11 月--),女,汉族,籍贯河南省,职务:学生,目前就读于,研究方向为流行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