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探析
席琼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服务中心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200
进入新时期后,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事业单位所面临的财政挑战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实现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管控,提高公共资金配置的合理性。然而,在现阶段的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中仍存在思想认识偏差、管理机制不完善、目标设定缺乏科学性、评估结果未得到有效利用以及缺少高水平专业人才等一系列的问题,且现有管理体系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应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路径,以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预算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促进运行质量的提升
随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提出,作为主要公共服务提供者的事业单位也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效能。而预算绩效管理是对事业单位运行质量的客观考核评价,能够有效促进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事业单位通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进一步对其内部管理流程进行调整改进,逐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促使全员增强预算管理意识,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工作,从而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促进资金使用效能的提升
进入新时期后,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改善民生也是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科学高效的使用财政资金和各种资源,确保财政预算资金能够向关键领域倾斜,提高预算支出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公共服务建设工作在绩效评估目标的指导下稳步推进[1]。同时,通过跟踪考核评价项目效益以及价值,事业单位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并可以及时结合社会环境的实际变化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调整,使财政资金能够得到更加充分、高效的利用。
(三)促进责任意识的提高
进入新时期后,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已不再是单一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共同参与,财务以及业务部门必须各自履职尽责,提高预算管理意识,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本部门的预算目标,严格执行预算方案,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才能在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保证其合法依规,且使用科学合理。而预算绩效管理是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的重要工作,绩效评估可使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途径更加透明且可追溯,因此可有效促使各部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并提高预算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从而避免财政资金被浪费,并为公众发挥其社会监督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现阶段预算绩效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一)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在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时缺乏实施细则,操作流程不清晰且存在冗余环节。且在重大项目中未能严格进行事前绩效评估,未能按规定开展可行性论证。同时,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缺乏信息化技术手段,难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且未能全面收集预算反馈信息,影响了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客观性。
(二)缺乏绩效管理意识
一些事业单位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刻理解,未能对其重要性形成充分的认识,导致评价分析方法不科学,或者绩效目标以及指标体系的设计不合理,未能为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监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导致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未能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绩效文化氛围。
(三)缺乏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衔接
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方案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未能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且在编制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绩效目标要素[2]。同时,在绩效管理中也未能以预算编制为基础,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无法通过考评结果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质量。二者之间联动性、协同性的缺乏,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
(四)缺乏科学的管理目标
目前,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目标设定不科学问题较为普遍,部分事业单位所设置的绩效管理目标比较模糊,难以进行细化分解。还有部分事业单位所设置的绩效管理目标过低,导致绩效考评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甚至部分单位存在混同绩效目标以及质量指标的问题,未能准确理解成本节约以及资金到位等基本概念。
(五)缺乏高水平人才
目前,在事业单位中缺乏高水平的专业预算绩效管理人才,现有工作人员在知识架构以及综合素质方面难以满足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客观上影响了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
(六)未能有效应用绩效评估结果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完成了预算绩效评估后,未能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没有及时公开考评结果,导致其未能得到有效的应用,无法为社会监督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同时,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未能将绩效评估结果与单位绩效考核以及奖惩机制有机衔接,导致各部门对预算绩效考评的重视程度不足,影响了绩效评估的实际约束能力。
三、优化路径分析
(一)加强管理体系建
为有效贯彻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明确划分不同管理岗位的具体分工,清晰界定其职责范围,提高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且应制定实施细则,为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指导依据。同时,事业单位应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并统一规定预算编制以及执行等各环节的考核评估规程,为有序开展系统性的绩效评估工作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使各部门均能充分参与到绩效管理工作中来。预算绩效评估还应与事业单位的工作绩效考核之间实现联动,充分利用绩效评估结果促进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3]。此外,事业单位还应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信息化预算绩效管理平台,以实现对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的有效覆盖,实时采集监测相关数据,并对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以动态监督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全流程,从而及时发现偏差问题,并为采取相应的管控对策提供合理化意见建议,推动预算管理决策能力的提升。
(二)积极转变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应积极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充分认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各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的宣传,并要组织各部门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学习财务规则,促使其增强绩效管理意识。同时,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应以业财融合理念为指导,积极推动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使其突破传统的部门壁垒观念,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绩效文化氛围,从而为严格落实各项财务规范以及绩效管理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同性
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其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协同性,并应在二者之间建立联动机制,使绩效管理能够与预算管理互相促进。事业单位在年度预算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从以绩效评估结果为依据,对预算编制以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指导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的调整优化方向,使预算分配更加透明公开,从而促使各部门充分认识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间的联动性。同时,事业单位在需要调整预算时,应与上级部门及时沟通,并对预算调整必要性进行多维度的论证分析,以进一步完善预算调整规范。此外,事业单位应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监督管理流程,使所有管理环节均能够与绩效管理之间相互对应,从而实现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绩效评估。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应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有效提升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使绩效评估结果能够及时反馈至预算管理工作中,从而显著提升两者的协同性。
(四)提高指标设定的科学性
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应以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充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预算计划以及预算反馈意见等因素,合理确定预算绩效目标。在目标设定时还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从多维视角出发,科学应用各种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同时,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中,应围绕其核心业务需求,分别设置财务以及非财务指标,且要设置量化评价标准,构成多元指标体系,以有效覆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各项业务活动。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应加强基础性调研,以准确把握行业特点,并根据不同部门的具体岗位职责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细化,进一步设立二、三级指标,并通过平衡计分卡等方法的应用量化绩效指标。如预算绩效考核中部分内容难以量化时,则可在评估中采用等级划分的方式。此外,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专家对设定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以及评估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以准确判断其实施效能,从而对管理目标以及考评指标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使其能够与事业单位的运行实践相适应。
(五)加强人才培养
为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能力,事业单位应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绩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帮助其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意识,加强对事业单位各项财务规则的了解,及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更好的适应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事业单位也可以采取与科研机构或者高校联合的方式,定向进行人才培养,从而为绩效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六)充分应用绩效评估结果
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评估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推动预算管理能力的提升,优化资源配置,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因此,在完成预算绩效评估后,应及时反馈评估结果,使社会公众能够对民生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督。事业单位也可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以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同时,还应将绩效评估结果充分应用在预算管理中,这不仅能够为后续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有利于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事业单位还应将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到年度考核方面,并合理设置权重,为客观考核预算资金使用与社会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提供判断依据,从而准确反映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成果,在绩效评估与预算管理之间形成正向反馈机制。
四、总结
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充分认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并将预算绩效管理渗透到所有部门的管理工作中,以提高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协同性和联动性,从而使各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驱动下严格执行预算,提高公共资金的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事业单位应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预算绩效管理队伍,为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事业单位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形成。
参考文献:
[1] 常锌熠,李洪利.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5(1):30-32.
[2] 刘斌. 基于绩效导向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优化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5(5):70-72.
[3] 桑福瑛.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 投资与创业,2025,36(8):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