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比例光伏并网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及控制策略

作者

彭剑

楷徳电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引言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光伏发电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光伏发电与传统同步发电机存在本质区别:一方面,光伏出力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受天气条件影响大;另一方面,光伏通过电力电子变流器并网,缺乏传统同步机的惯量和阻尼特性。这些特点使得高比例光伏并网对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频率稳定性、功角稳定性以及电能质量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高比例光伏并网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 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高比例光伏接入电网后,其出力的波动性会导致节点电压发生波动。在光照强度突然变化或云层遮挡时,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会迅速下降,使得接入点的电压降低;而在光照充足时,光伏输出功率增加,又可能导致节点电压升高。此外,由于光伏电站多通过电力电子变流器并网,其无功调节能力有限,难以像传统同步发电机那样快速有效地进行无功补偿,进一步加剧了电压波动的程度。而且,当高比例光伏集中接入配电网时,还可能引发电压越限问题,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稳定。

2. 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电力系统的频率主要取决于有功功率的平衡。传统同步发电机具有转动惯量,在系统有功功率不平衡时,能够通过释放或吸收转动惯量来缓冲频率的变化。然而,光伏电源缺乏惯量和阻尼特性,其输出功率直接跟随光照等外界条件变化,无法为系统提供惯量支撑。当高比例光伏并网后,系统的等效惯量降低,频率调节能力变弱。一旦发生较大的有功功率扰动,如大型机组跳闸或负荷突变,系统频率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严重时可能导致频率崩溃,影响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同时,由于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也给电力系统的频率预测和调度带来了困难。

二、高比例光伏并网的控制策略

1. 虚拟惯量控制策略

为了有效解决光伏发电系统因缺乏旋转机械部件而导致的惯量不足问题,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虚拟惯量控制策略这一先进技术方案。该控制策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的精确调节和控制,在电力电子变换器层面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所具有的机械转动惯量特性。具体而言,当电力系统运行频率发生波动时,配备虚拟惯量控制功能的逆变器能够像同步发电机一样快速做出响应,通过主动释放或吸收能量的方式,为电力系统提供必要的惯量支撑,从而显著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频率调节能力。举例来说,当检测到系统频率出现下降趋势时,逆变器控制单元会立即响应,在毫秒级时间内增加有功功率输出,及时为系统补充所需的有功功率;反之,当系统频率呈现上升态势时,逆变器则会相应减少功率输出,主动吸收系统中过剩的有功功率。这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虚拟惯量控制方法,不仅实现了对传统同步发电机惯量特性的高度仿真,而且响应速度更快、控制精度更高,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在面对各种有功功率扰动时的频率稳定性,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2. 协调控制策略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高比例光伏并网已成为现代电网的重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对光伏电源、传统火电/水电等常规电源以及各类电力负荷进行全面的协调控制。为此,可以构建先进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实时采集和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参数,包括光伏电站的实际出力、负荷需求变化、电网频率和电压等关键指标。系统通过结合光伏出力的超短期预测数据和实际运行数据,运用优化算法进行发电计划的动态调整,合理调度传统电源的发电功率输出,确保系统在任何时刻都能维持有功功率的精确平衡。

3. 储能系统协同控制策略

引入储能系统是解决高比例光伏并网问题的关键性技术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调节和平衡作用。储能系统通过其灵活的能量存储与释放特性,能够在光伏发电量超过负荷需求时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光伏发电量不足时及时补充供电,从而有效平抑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实现发电功率的平滑输出。具体而言,储能系统与光伏电源的协同运行需要采用智能化的控制策略,通过先进的控制算法对光伏出力和系统负荷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电网运行状态动态调整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

三、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1. 技术创新趋势

随着现代科技的持续创新与快速发展,未来光伏并网技术必将迎来革命性的变革,其发展方向将主要体现在提升系统效率、增强智能化水平等多个维度。在光伏电池材料研发方面,科学家们正在探索钙钛矿、量子点等新型半导体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潜力,有望将现有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升至 30% 以上,同时通过优化组件结构设计,可以显著减少光伏电站的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发电量。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将与光伏并网系统实现深度整合,通过建立精准的气象预测模型和发电量预测系统,实现对光伏发电出力的分钟级预测和毫秒级控制,从而大幅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市场与政策挑战

高比例光伏并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然而,当前光伏市场仍面临着一些政策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的挑战。例如,补贴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光伏项目的投资和建设进度。此外,电力市场的价格机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合理反映光伏电力的价值和成本,激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光伏并网。同时,跨区域的电力交易和消纳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解决光伏电力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供需不平衡问题。

3.系统兼容性挑战

随着光伏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光伏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将日益凸显。例如,大量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后,可能会对配电网的潮流分布、保护配置等产生影响,需要对配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和优化。此外,光伏出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也会对电力系统的调频、调压等控制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适应高比例光伏并网的电力系统控制技术和运行策略。同时,不同类型的光伏电源和储能系统之间的协调控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结论

高比例光伏并网是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但也给电力系统稳定性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本文系统分析了光伏并网对电压稳定性、频率稳定性、功角稳定性和电能质量的影响机制,并从技术、管理和政策三个层面提出了综合控制策略。研究表明,构网型变流器控制、虚拟同步机技术、储能系统优化和智能调度算法等创新技术,可有效提升高比例光伏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智宇. 含高比例新能源直流受端电网电压交互特性分析及评价[D]. 电子科技大学, 2025.

[2]徐冉. 新能源多馈入系统的电压稳定性薄弱环节识别方法[D]. 电子科技大学, 2025.

[3]刘利娟. 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配电网集群划分无功优化控制策略[D]. 重庆理工大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