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性的高校心理学教学改革
李明珠
广东东软学院 528225
0 引言:
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着重强调以学生发展作为中心,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给心理学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要求与挑战。心理学作为一门同时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当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传统心理学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很难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体性理念的提出为心理学教学改革指明方向,要求在教育过程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怎样在心理学教学当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成为当前教学改革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1 学生主体性与高校心理学教学改革的价值耦合
学生主体性和高校心理学教学改革存在深层价值耦合关系,心理学作为探索人类心理活动规律学科,其学习过程需学生开展内在心理体验与反思,这和主体性教育理念强调学习者能动参与及自主建构知识要求高度契合[1]。传统心理学教学模式常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地位,忽视心理学知识与个体心理体验内在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对心理现象深层理解和批判性思维。学生主体性发挥能激活其对心理学知识主动探索欲望,促进理论知识与个人心理体验有机融合,实现从外在知识输入向内在认知建构根本转变,这种价值耦合为心理学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
2 学生主体性引领的高校心理学教学改革实践
2.1 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心理学教学内容重构
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心理学教学内容需进行重构,要求把抽象心理学理论和学生生活经验建立有机联系。通过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心理现象案例,让学生能从自身体验出发理解心理学概念深层内涵,心理学教学内容要突破传统知识点罗列模式,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知识体系来引导学生,从个人心理发展历程中发现心理学规律[2]。同时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象纳入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心理学视野并培养其文化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适度引入前沿心理学研究成果能激发学生学术好奇心,促使其主动探索心理学领域新发展形成持续学习内在动力。
2.2 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心理学教学方式变革
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心理学教学方式变革核心要点在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式课堂环境[3]。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习促进者,通过启发式提问以及开放性讨论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心理学知识建构过程,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可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心理观察活动直接体验心理现象发生机制,实施合作学习策略能够促进同伴间心理体验分享与思维碰撞形成集体智慧知识建构过程。设置反思性学习环节有助于学生对心理学概念进行个性化理解和内化培养其元认知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这些教学方式变革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心理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3 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心理学教学评价革新
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心理学教学评价革新建立多元化且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引入过程性评价可让学生心理学学习历程获全面记录与反馈,关注其认知发展动态变化过程。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机制能够培养他们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过程主动监控者,实施同伴互评可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协作氛围。评价标准要从单一知识掌握转变为向心理素养综合发展,重视学生心理洞察力人际理解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提升,以此实现评价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积极促进作用。
3 学生主体性导向的心理学教学改革保障与质量监控
3.1 支撑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改革条件建设
支撑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心理学教学改革条件建设,需要从多维度去构建协同育人环境以支撑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心理学教学改革条件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需聚焦于提升主体性教学胜任力,要通过系统化培训让教师掌握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策略和方法,心理学教学空间的物理环境设计应体现学科特色来营造,有利于心理体验分享和深度对话的学习氛围。制度层面创新要建立灵活心理学课程设置机制以及给予个性化学习路径选择权,以此为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提供制度保障,资源配置优化需整合校内外心理学实践平台并且建立多元化学习资源库,从而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应重视数字化工具对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学的促进作用。
3.2 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改革质量保障与效果评估
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心理学教学改革质量保障与效果评估要构建科学监测体系,评估指标需覆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水平以及心理洞察能力等多个维度,形成综合性主体性发展评价框架。质量监控机制重点是建立实时反馈系统,借助多元数据收集与分析及时找出心理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效果评估要采用发展性评价理念,充分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阶段性特征和个体差异,反馈调节机制的建立能保证心理学教学改革,依据评估结果开展动态调整和持续改进,同时要建立经验总结和推广机制,对成功的主体性心理学教学模式做系统化梳理,为心理学教学改革深入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4 结语
基于学生主体性开展的高校心理学教学改革符合教育发展时代要求与内在逻辑,通过系统性教学变革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心理学教育整体质量。改革关键在于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建构知识的转变,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教学环境优化设计和评价体系完善创新共同构成支撑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生态系统。未来心理学教学改革应继续深化这一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为培养高素质心理学专业人才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怡.高校思政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策略研究[J].公关世界,2025,(06):61-63.
[2] 朱海东,马茹晶,贾晓珊,等.OBE 理念下 Seminar 教学法在发展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4,34(05):57-64.
[3] 张新标,汤小静.主体交互:高校思政课对分课堂的实践审思及其优化[J].高教探索,2025,(01):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