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GPS 技术应用研究
真乾
公民身份号码350724199611164013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防洪减灾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测量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贯穿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方法主要依赖于光学仪器和常规测量工具,存在测量精度低、作业效率不高、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等局限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以其高精度、全天候、实时性等优势,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工程测量带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1.GPS 技术原理与优势
1.1GPS 技术原理
GPS 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以及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GPS 系统主要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空间部分由24 颗工作卫星和4 颗备用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6 个轨道平面上,能够保证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至少可以观测到4 颗卫星,从而实现精确的定位。地面监控部分负责对卫星进行跟踪和监控,确保卫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用户设备部分即 GPS 接收机,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和解算,得到用户所在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1.2GPS 技术优势
1.2.1 高精度
GPS 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信息,在静态相对定位中,精度可达毫米级;在动态相对定位中,精度也能达到厘米级,能够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对测量精度的严格要求。
1.2.2 全天候作业
GPS 技术不受天气、昼夜等因素的影响,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测量工作,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灵活性和工作效率。
1.2.3 实时性
通过GPS 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TK),能够实时获取测量点的三维坐标信息,并实时显示测量结果,使测量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测量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1.2.4 操作简便
GPS 接收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的特点,测量人员只需进行简单的设置和操作,即可完成测量任务,降低了对测量人员技术水平和经验的要求。
2.GPS 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2.1 地形测量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形测量是工程规划和设计的重要依据。传统的地形测量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测量精度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而GPS技术结合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的地形测量。通过建立 GPS控制网,利用RTK 技术进行碎部点测量,可以实时获取地形点的三维坐标信息,并将测量数据直接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成图,大大提高了地形测量的效率和精度。例如,在某水库地形测量中,采用 GPS 技术进行测量,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测量时间缩短了 50% 以上,测量精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2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的基础,其精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各项测量工作的准确性。GPS 技术具有高精度、布网灵活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控制测量。在建立 GPS 控制网时,可以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或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进行观测。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处理,得到控制点的精确坐标。与传统的控制测量方法相比,GPS 控制测量不仅精度高,而且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能够大大减少外业观测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3 变形监测
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条件变化、水压力作用等,可能会导致工程结构发生变形。变形监测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GPS 技术具有实时、动态监测的能力,能够实时获取监测点的三维位移信息,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通过建立变形监测网,定期对监测点进行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预测工程结构的发展趋势,为工程的安全评估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某大坝变形监测中,采用GPS技术进行长期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了大坝的异常变形情况,并采取了相应的加固措施,保障了大坝的安全运行。
3.GPS 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1 信号遮挡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由于工程现场环境复杂,如山区、峡谷、建筑物密集区等,可能会导致 GPS 信号受到遮挡,影响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解决策略:可以采用多基站 RTK 技术或增加观测时间和次数的方法,提高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在信号遮挡严重的区域,可以结合全站仪等传统测量仪器进行补充测量。
3.2 数据处理问题
GPS 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蕴含着海量信息,其数据处理流程繁杂,对专业软件和技术人员均有较高要求。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需具备强大的功能和精准的算法,而技术人员则要熟练掌握软件操作及数据处理原理。倘若数据处理不当,比如参数设置错误、数据筛选不合理等,都可能使测量结果出现误差,影响工程决策。为规避此类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测量人员的数据处理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升其数据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要精心挑选可靠的数据处理软件,并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软件的操作规程进行数据处理,确保每一步都准确无误,保障测量结果的精准性。
3.3 基准站设置问题
基准站的设置状况对 RTK 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若基准站设置不合理,像坐标不准确,会使后续所有测量数据都以此为基准产生系统性偏差;周围环境干扰大,如存在强电磁场,会干扰信号接收,影响定位精度。为解决这些问题,在选择基准站位置时,应挑选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区域,确保能良好接收卫星信号,同时要远离强电磁干扰源。在设置基准站坐标时,务必保证其准确性,可采用已知点校准的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将基准站设置在准确位置,获取精确坐标,为 RTK 测量提供可靠基准,从而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GPS 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高精度、全天候、实时性的测量能力,GPS 技术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有效提高工程测量效率和精度,保障工程质量。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号遮挡、数据处理和基准站设置等,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加以克服。未来,随着 GPS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与其他新兴技术的融合,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人机测量技术等,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邓先均.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中 GPS 技术的应用研究[J].门窗.2024(16):235-237
[2]张红波.GPS 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厨卫.2024(12):280-282,286
[3]欧铣华 GPS 测量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3(06):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