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施工中虹吸式雨水排水技术应用分析

作者

杨鹏国

公民身份号码 620421199507225111

键词:虹吸式排水;雨水管理;建筑施工;排水技术;系统优化;施工工艺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传统重力式雨水排水系统已难以满足现代建筑的高效排水需求。虹吸式雨水排水技术作为创新解决方案,凭借快速排水、管道布置灵活、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通过特殊的虹吸式雨水斗和精心设计的管道系统,形成满管流状态产生虹吸效应,排水量较传统系统可提高4-10 倍。然而,该技术对设计精度、施工质量和系统调试要求极高,任何环节疏忽都可能影响系统性能。

一、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与规划策略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规划是确保整个系统成功运行的基础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特点、气候条件和排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在设计阶段,首先要进行详细的降雨量分析和汇水面积计算。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历史降雨数据,确定设计暴雨强度,通常采用10 年或20 年一遇的暴雨强度作为设计标准。

在确定系统容量后,雨水斗的选型和布置成为设计的核心内容。虹吸式雨水斗的选择需要考虑排水量、斗体材质、防叶装置等因素。设计时要根据汇水面积和降雨强度计算每个雨水斗的排水量,确保在设计流量下能够形成有效的虹吸作用。雨水斗的布置应遵循均匀分布原则,避免出现排水死角,同时要考虑屋面结构和建筑美观要求。通常情况下,雨水斗的服务半径不应超过25 米,且每个汇水区域内至少应设置两个雨水斗,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管道系统的设计则需要严格按照虹吸原理进行计算和布置。水平管道应保持适当的坡度,一般为 0.5%-1% 的向下坡度,确保管道内不会积存空气。立管的设计要考虑虹吸高度和管径的合理匹配,通常虹吸高度不宜超过 100 米,管径则根据计算流量确定。在管道布置时,要尽量减少弯头和变径,避免产生过多的局部阻力。

二、虹吸式雨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策略

虹吸式雨水管道的安装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意识。在施工前,必须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确保所有施工人员充分理解虹吸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施工要求。管道材料的选择和检验是施工的第一步,通常采用 HDPE 或不锈钢材质的管道,要求表面光滑、壁厚均匀、无裂纹和变形。所有管道及配件在使用前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压力测试。

管道安装过程中,HDPE 管道的热熔焊接要求焊接温度控制在 220±10 ℃范围内,焊接时间根据管径大小确定,通常为管径毫米数乘以10 秒。焊接过程中要保证管道轴线对齐,避免错位和局部变形。焊接完成后,要及时清除焊缝处的毛刺和杂质,确保管道内壁光滑。对于不锈钢管道,则采用氩弧焊接技术,要求焊缝饱满、无气孔和夹渣,焊接后要进行酸洗钝化处理,恢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由于虹吸式系统在运行时管道内会产生负压,因此管道的固定要特别牢固,防止在负压作用下产生变形或脱落。水平管道的支撑间距一般为1.5-2米,立管的固定点间距为 2-3 米。所有固定件都要采用不锈钢材质,避免腐蚀问题。在穿越楼板和墙体的位置,要设置防水套管,并在套管与管道之间填充柔性防水材料,确保防水效果。

三、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调试与优化策略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的调试是确保虹吸效应正常形成的关键步骤,需要通过一系列精确的测试和调整来验证系统性能。调试工作应在管道安装完成并通过隐蔽工程验收后进行,首先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密闭性检测。采用充气测试的方法,将系统内充入 0.05MPa 的压缩空气,保持 30分钟后检查压力下降情况,压力下降不应超过 0.01MPa,以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虹吸效应的形成测试是调试工作的核心内容。测试时需要模拟实际降雨条件,通过向雨水斗注水的方式来检验系统的虹吸性能。注水流量应按照设计流量的 80% 、 100% 和 120% 三个等级进行测试,观察系统在不同流量下的运行状态。在正常虹吸状态下,系统应该能够快速排空注入的水量,且管道内不应有明显的气泡和噪音。如果发现虹吸效应不明显或排水能力不足,需要检查雨水斗的安装是否正确、管道坡度是否合适、通气系统是否正常等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系统优化调整是在基本功能验证后进行的精细化工作。通过多次测试和数据分析,找出系统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优化空间。例如,如果发现某个分支管道的排水能力不足,可以通过调整管道坡度或增加管径来改善。对于通气系统的优化,要确保通气管的位置和管径设计合理,能够在虹吸状态下有效排气,同时避免在非降雨期间产生负压过大的问题。在优化过程中,还要考虑系统的冗余设计,确保在部分组件故障时系统仍能维持基本的排水功能。

四、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维护管理策略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的维护管理是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需要建立系统性的维护制度和专业的管理队伍。日常维护工作主要包括对雨水斗、管道系统和通气装置的定期检查和清洁。雨水斗作为系统的进水口,容易被树叶、垃圾等杂物堵塞,因此需要每月进行一次清理,特别是在秋季落叶期间要增加清理频次。清理时要仔细检查雨水斗的格栅和防叶装置是否完好,如有损坏要及时更换。

管道系统的维护主要关注管道的完整性和畅通性。每半年要对主要管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管道支撑的牢固性、管道表面的腐蚀情况以及接头处的密封状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避免小问题演变成系统性故障。管道的清洗工作通常每年进行一次,采用高压水冲洗的方法清除管道内的沉积物和杂质。在清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压,避免对管道造成损伤。对于不易清洗的管段,可以采用管道内镜检查技术,准确定位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清理方案。

预防性维护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手段。要建立完善的维护档案,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内容和发现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和故障规律。根据维护记录制定预防性更换计划,对于易损件要在其寿命期满前进行更换,避免突发故障影响系统运行。在暴雨季节来临前,要进行专项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同时要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配备必要的应急维修工具和备件,确保在系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运行。人员培训也是维护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定期对维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故障处理能力。

结语:虹吸式雨水排水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成功应用需要从设计、施工、调试到维护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通过系统设计规划确保技术方案的科学性,通过规范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通过精确调试优化实现虹吸效应的稳定形成,通过专业维护管理延长系统使用寿命。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完善,虹吸式雨水排水技术在提高建筑排水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减少环境影响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加显著,未来将朝着智能化监控、模块化设计和绿色环保方向发展。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该技术,对于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国栋.浅析虹吸式雨水排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J].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2024,(06):123-125+139.

[2]张辉成.探析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23,(20):146-149.

[3]刘雅琴.虹吸式雨水排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29):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