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结合针灸治疗特发性突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叶纪拓 胡中楷 周成帆 陈绍力
平阳县人民医院 浙江温州平阳 325804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施治结合针灸治疗特发性突聋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12-2024.11月阶段内受诊的特发性突聋60例患者开展医学观察,随机划分常规组(西医常规方案治疗)、结合组(西医常规方案结合中医药及针灸治疗),每组患者均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结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结合组症状改善效果更好,p<0.05。结论:特发性突聋的临床治疗,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上,结合中医药及针灸的治疗方式成效显著,可以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论治;中医针灸;中西医结合;特发性突聋;临床疗效
临床领域内,特发性突聋主要是机体突然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三日中听阈发生三个频率增加到大于20dB,以眩晕、耳鸣、头痛、恶心为症状表现,属于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目前为止并没有医学报道明确此种疾病的发病机理,通常认为是机体免疫力降低、内耳微循环受阻所致【1】。在治疗中,应注重帮助患者扩张血管、改善神经中枢功能,常规的西药治疗即便能够缓解患者病情,可是在疗效方面依旧不够理想化,为此提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及针灸的治疗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开展医学观察工作,评估特发性突聋疾病最佳治疗方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3.12-2024.11月中60例出现特发性突聋且接受临床治疗的患者视作观察对象,随机化分两组,常规组30例患者有15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所处22-63岁区间,均值(40.38±2.06)岁。病程所处2-8d,均值(5.01±1.69)d。结合组30例患者中有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所处23-64岁区间,均值(41.77±3.40)岁。病程所处3-10d,均值(5.97±2.13)d。入选条件:达到疾病诊断标准、属于单耳发病的患者,愿意加入医学观察的患者,年龄在20-80岁之间的患者;排除条件:因外伤或者肿瘤等造成听力降低的患者、伴随基础性疾病患者、出现精神障碍语言表达障碍的患者。医学调查的过程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相关研究实践。研究内容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基本要求。
1.2方法
常规组:引进西药治疗方法。1)甲泼尼龙针(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671)40mg+生理盐水100ml静滴,qd*3-5天;2)选取20ml舒血宁注射液(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796),将其和葡萄糖注射液(5%、250ml)混合,每日以静脉滴注的形式对患者治疗一次,持续1-2周;3)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25),2片,tid,口服*1-2周;4)甲钴胺片治疗(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26),每日治疗三次、每次剂量是0.5mg,指导患者口服,每日治疗三次【2】。
结合组: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方案。若患者属于风邪外犯的情况,实施银翘散治疗,包含15g金银花、10g石菖蒲、15g香附、10g柴胡、15g葛根、6g生甘草、15g芦根以及10g防风。若患者属于肝火上炎的情况,实施龙胆泻肝汤治疗,包含15g当归、12g菊花、15g当归、6g甘草、12g栀子、15g黄芩、10g泽泻、10g车前子、15g地黄、10g薄荷、10g石菖蒲。若患者属于气滞血瘀的情况,实施通窍活血汤治疗,包含10g赤芍、6g红花、10g枳壳、10g连翘、10g丹参、9g路路通、6g甘草、10g石菖蒲、9g郁金。指导患者以冷水煎煮的形式得到药剂200ml,每日使用一剂药物,分别于早晚服用【3】。针灸治疗中,定位患者耳门、听会、足三里、太冲和三阴交等穴位,以平补平泻的方式行针。每次针灸时间记作半小时,隔日治疗一次。对全部患者均治疗半个月,统计患者治疗结果。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患者临床疗效
记录患者治疗情况,成功治疗是患者眩晕、耳鸣、头痛、恶心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是患者眩晕、耳鸣、头痛、恶心等症状部分消失;无效治疗是患者眩晕、耳鸣、头痛、恶心尚未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成功治疗率+有效治疗率记作总疗效。
1.3.2对比患者症状积分情况
以十分制形式统计患者症状积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明显。
1.4统计学分析
基于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对全部数据信息处理,参照EXCEL构建完整资源库,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检验计量资料,依据t检验参考;以X2检验研究观察中的计数资料,通过[n(%)]形式表示,P<0.05 代表差异明显,即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统计患者临床疗效
结合组患者成功治疗12例、有效治疗15例、无效治疗3例,总疗效90.00%,较常规组高(成功治疗10例、有效治疗14例、无效治疗6例,总疗效80.00%),对应p<0.05,X2=6.325.
2.2统计患者症状积分情况
干预后,结合组患者眩晕症状积分均值(1.02±0.06)、耳鸣积分均值(1.34±0.08)、头痛积分均值(1.50±0.07)、恶心积分均值(1.46±0.05),多个症状积分均低于常规组(3.12±0.46)分、(3.20±0.81)分、(3.76±0.44)分、(3.01±0.68)分,对应p<0.05.
3.讨论
耳鼻喉科体系内,特发性突聋是一种好发性病症,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有患病可能。近些年此种疾病表现为年轻化的趋势,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患者,会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有听力完全丧失的结果,因此如何有效治疗患者是一个重点话题。为了更好地提高特发性突聋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引进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中医汤药方式,较常规西药治疗的方法,此种治疗方式能够充分研究患者病症严重程度,基于辩证论对患者针对性治疗。研究的结果表明:结合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中医汤药的多种组成成分中,金银花具备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的功效,石菖蒲具备化湿和胃的功效,生甘草具备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功效,当归具备补血、活血的功效,菊花具备疏风清热、养肝明目的功效,连翘具备风热感冒、心烦热燥的功效,枳壳具备降气平喘、宽中理气的功效。多种药物共同作用,整体上起到活血化瘀以及行气通窍的效用,医生按照患者病情实施类别化治疗干预,包含风邪外犯、气滞血瘀等,不仅强化患者治疗效果,还可以明显降低症状积分,产生的效果比较理想。另外针灸治疗中,多个穴位的针灸操作能够帮助患者调理气机,加快脑部微循环,调整患者内耳神经功能,进一步保护内耳毛细胞,由此把中医辩证和针灸结合应用,更好地改善患者血液流变状态,产生活血化瘀的功效。
基于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运用在特发性突聋患者,能够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听力,这一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丽芬,刘扬,黄辉强,林振润,黄惠妮,卓芳年.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途径在特发性突聋分型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4):36-40.
[2]张浩,陈黎桑.针刺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特发性突聋的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14(08):22-25.
[3]贾岩峰,杨相立.特发性突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23,63(16):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