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夏楠
公民身份号码350724199009140510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水利事业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早期的“重建设轻管理”,管理粗放,效率不高,致使许多水利工程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系统管理理念,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创新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管理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办法,这既能有效地对水利工程的各个设施和环节进行管理,又能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管理的总体质量,确保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能够得到长久的发挥。
一、浅谈水利工程精细化运营管理的理论架构
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科学的管理思想为基础,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能够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本质上,水利设施运营的精细化管理,是将工业化的“标准化、精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的特性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水利设施和业务工作的特点和特点,对管理功能和标准进行界定,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从而实现高效高质量的水利工程运营管理。因此,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归根结底是一个涉及工程运行各个单元和环节的复杂的工程运行管理系统,致力于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基础信息化、任务具体化、实施流程化、管理制度化、工作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目标清晰化、信息数据化、决策科学化,并强调个人工作与组织目标的紧密结合,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将组织规划有效地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每个部门、每个人。
二、水利工程管理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水利工程运行效率。传统管理模式往往存在职责不清、流程不畅等问题,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优化工作流程,建立标准化操作规范,从而显著提升工程运行效率。例如,在灌溉工程管理中,通过精确测算用水需求、优化配水方案,可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精细化管理有助于降低工程运行成本。水利工程运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粗放式管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具体表现在:精确控制材料采购数量、合理安排维护周期、科学调配人力资源等方面,这些措施都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精细化管理能够提升工程安全水平。水利工程安全事关重大,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后果。精细化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体系、实施严格的检查制度、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等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工程安全运行。特别是在水库大坝等关键设施的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水利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建立科学的维护保养制度,对工程各部位进行定期检查、及时维修,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同时,精细化管理还能为工程改造升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使改造方案更具针对性。
三、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关于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改革政策,并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为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实际管理中,“重建轻管”的问题从根本上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因此,目前水利工程的有关部门应该树立起科学发展的观念,强化组织领导,突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强化精细化的管理观念,根据发展的实际,建立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同时还要注意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工程的总体效益。此外,应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贯穿于民生建设中,秉承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精细化管理推广质效
目前我国已步入大数据时代,反映水利工程运行性态的相关数据的获取、研究和高效利用,将成为水利工程实现现代化运行管理的关键。应贯彻精密监测、精准调度、精细管理的总体要求,将信息化技术与精细化管理深度融合。围绕精细化管理涉及的任务、制度、标准、流程、评价等核心要素,丰富数据获取途径及来源,提高数据分析和模型应用能力。通过对多源信息采集、健康监测评估、高效调度运行、业务全链条管控等方面的研究,对信息化平台进行持续的改进,为精细化管理的内容表达、过程固化、执行追踪和结果的展示,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推进效率,使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能得到长期的管理,为我国水利事业的运营管理提供新的手段、新的视角和新的技术,为我国水利事业的运营管理现代化,以及“数字中国”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更高标准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系
水利项目运营管理的目标和标准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水利行业要适应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从全流程、全方位推进水利事业由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主动将水利项目运营管理中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联系起来,真正落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过去存在的管理闲置、管理低效、管理无序、管理失调、反应迟钝的状况,从全过程设计、指导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任务、标准、制度、流程等,鼓励各级水管单位根据上述情况,根据工程和组织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要树立更先进的观念,更加细化的管理,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严格的标准,把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各个管理环节,推动水利运营管理体系和管理层次的不断提升。
(四)加强安全评估系统建设,优化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工程是一个多部门协同工作的复杂项目,它包含了多个不同的专业领域的数据信息,所以,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架构,并将其构建成一个完整度高的数据库,为以后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技术借鉴。同时,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工程实施监管,特别是在汛前,要严格落实对水库大坝、水闸等主要防洪工程的检查与维修,及时排查隐患,全面掌握施工情况,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并且,要将监督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协助其更新工程施工信息。
结论: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对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规划,注重管理制度和体制的创新,还要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和创新思想进行培训,引入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构建一支高素质、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确保水利设施的精细化管理能够长久、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沈周邹.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2024(2):0187-0190.
[2]张劲松,沈菊琴,郭宁,池辰,简迎辉.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水利经济,2023,41(2):33-40+94.
[3]王元.浅析基层水利工程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策略[J].治淮,2024(6):63-64.
[4]杨冰清.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构建与实践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2025(2):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