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家园共育视角下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

徐珊珊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第三幼儿园 718199

一、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即将从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模式过渡到以课堂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这一时期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专注力、计划性、任务意识、整理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是幼儿胜任未来学习任务、保持学习兴趣的核心素养。然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贯的过程,仅靠幼儿园的单方面努力难以实现最佳效果。唯有家庭与幼儿园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避免“ 5+2=0 ”的现象,为幼儿构建一个一致、稳定、强化的成长环境。因此,探究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家园共育在培养幼儿学习习惯中的价值与困境

(一)核心价值

1.保障教育的一致性。家园双方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能够避免幼儿因行为准则不一致而产生认知混淆,确保良好习惯在反复强化中得以巩固。

2.实现教育的互补性。幼儿园提供专业、系统的集体教育环境,家庭则提供个性化、生活化的教育场景。两者优势互补,能将习惯培养从课堂延伸至生活,实现全方位浸润。

3.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教师与家长的深度交流有助于全面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共同制定并实施最适宜的培养方案,实现因材施教。

(二)现实困境

1.理念认知存在偏差:部分家长存在“重知识轻习惯”的小学化倾向,与幼儿园“游戏化学习”的理念产生冲突,导致共育基础薄弱。

2.沟通机制效能不足:现有沟通多停留于生活照料和事务性通知,缺乏关于幼儿习惯养成的深度、专业化交流,双向互动不足。

3.合作形式流于表面:许多活动停留在家长观摩、提供材料等层面,未能引导家长深度参与教育过程,合作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

三、家园共育培养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

(一)达成共识:奠定家园协同的思想基础

理念认同是合作的前提。幼儿园应主动引领,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1.开展专题家长学校:组织以“科学幼小衔接”、“学习品质培养”为主题的专家讲座、工作坊或沙龙,通过案例分析、理论解读,让家长理解良好学习习惯的宽泛内涵和长远价值,扭转“唯知识论”的片面认识。

2.透明化展示幼儿在园生活:利用家长开放日、半日活动观摩、短视频记录等形式,向家长生动展示幼儿如何在区域活动、项目探究中自然发展出专注、探索、坚持等品质,让家长亲眼见证“玩中学”的成效,增进理解与信任。

(二)创新机制:搭建家园互信的沟通桥梁高效畅通的沟通机制是家园共育的保障。

1.建立分层沟通模式:在集体沟通之外,建立个性化的沟通渠道。如设立“一对一预约谈话”制度,针对幼儿个体在习惯养成中的具体问题(如注意力分散、拖拉等)进行深度交流,共同商讨对策。

2.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班级微信群、家园共育 APP 等平台,不仅发布通知,更应分享教育资讯和幼儿在园成长的精彩瞬间(如专注拼搭、认真记录的照片)。鼓励家长在平台分享家庭中的教育心得与困惑,形成双向、互动的研讨氛围,而非教师的“一言堂”。

3.鼓励父亲积极参与:设计“爸爸助教”、“父子挑战赛”等活动,发挥父亲在培养幼儿勇气、探索精神和规则意识方面的独特作用,弥补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经常缺位的不足。

(三)协同施策:拓展家园共育的实践路径将共育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是关键所在。

1.共设目标,统一标准:学期初,可邀请家委会代表,共同商议本学期重点培养的 1-2 项习惯(如“物归原处”、“认真倾听”),并制定简单明了、图文并茂的《家园共育行为指引》,发放给所有家庭,确保家园要求一致。

2.推行“家庭延伸小任务”:设计简单有趣、操作性强的家庭任务,将园内习惯自然延伸至家庭。例如,“阅读存折”鼓励每日亲子阅读;“任务小管家”让孩子承担一项固定家务;“天气观察记录”培养持续观察的习惯。教师及时在平台给予反馈和鼓励,重在过程体验。

3.共建激励体系:家园同步使用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强化方式。在园,教师可采用贴纸、盖章集赞等方式;在家,家长应多运用描述性表扬(如“我看到你今天自己把书都整理好了,真整齐!”)。可以共建一个“好习惯成长树”,家园共同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定期给予共同表彰。

总之,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园共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优解。它要求家庭与幼儿园从“你我”分离走向“我们”协同,构建一个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共同体。通过达成共识、创新机制、协同施策,家园双方能够形成强大而持久的教育合力,有效解决共育中的现实问题,引导幼儿在持续、一致、积极的环境中,逐步内化良好学习习惯,为其顺利步入小学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未来,如何进一步利用数字化工具深化家园互动,如何对共育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仍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王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实践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9(05):64-66.

[3]张红.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2020(19):45-47.

[4]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