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地下矿山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研究

作者

吕鉴利

公民身份号码420281199009014352

引言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搭建矿井通风系统,直接关系到矿山开采的效率和矿工的生命安全。但随着开采深度持续增加、作业环境愈发复杂,传统通风系统逐渐暴露出通风不均、能耗过高、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对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与应用研究,成为推动矿山绿色、安全、高效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地下矿山通风系统现状分析

1.1 通风效果与稳定性不足

地下矿山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与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通风网络延伸导致风阻增大,部分偏远作业面风量难以有效送达,造成通风死角,使得有害气体如瓦斯、一氧化碳等积聚,威胁作业安全。同时,通风网络结构不合理,存在串联通风、风流短路等现象,导致风流分布不均,难以满足不同作业区域对风量、风压的差异化需求。此外,受地质构造变化影响,巷道断面收缩、变形,进一步加剧通风阻力,降低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使井下作业环境难以得到持续有效的保障。

1.2 能耗高与运行效率低下

传统地下矿山通风系统普遍存在能耗高、运行效率低的问题。通风设备选型不当,风机额定参数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常出现 “大马拉小车” 现象,造成能源浪费。风机运行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调节手段,多采用恒速运行模式,无法根据开采作业变化动态调整风量,导致能源消耗居高不下。同时,通风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不到位,设备老化、管道漏风等问题未及时解决,进一步降低通风效率,增加运行能耗。这些问题不仅提高了矿山的生产成本,也与绿色矿山建设理念背道而驰。

1.3 智能化程度与监测能力薄弱

当前地下矿山通风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与监测能力严重不足。多数矿山仍依赖人工巡检与经验判断,难以实时、准确掌握通风系统运行状态。监测设备布置不完善,对关键参数如风速、风压、有害气体浓度等的监测存在盲区,无法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即使部分矿山配备了监测系统,但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有限,缺乏智能预警与决策支持功能,无法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整通风策略。此外,通风系统与矿山其他自动化系统缺乏有效联动,难以实现协同作业,限制了整体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二、地下矿山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策略

2.1 通风网络与布局优化

优化通风网络与布局是提升通风系统性能的基础。通过科学规划通风系统,采用并联通风方式替代不合理的串联通风,减少风流短路,提高通风效率。根据矿山开采设计与作业区域分布,合理划分通风区域,设置独立的进风巷与回风巷,确保风流路径清晰、稳定。同时,结合地质条件与巷道布置,优化通风网络结构,减少不必要的弯道与分支,降低通风阻力。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对通风网络进行模拟分析,预测不同布局方案下的通风效果,选取最优方案,为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引入动态通风网络规划理念,根据开采进度实时调整通风布局;利用拓扑优化算法,自动识别并消除通风网络中的冗余结构,进一步提升通风系统的适应性与稳定性。

2.2 通风设备选型与匹配改进

合理选型与优化匹配通风设备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根据矿山实际需求,综合考虑风量、风压、能耗等因素,选择高效节能的风机设备。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使风机能够根据作业面变化动态调节转速,实现风量的精准供给,降低能耗。同时,注重通风设备之间的匹配性,合理配置风机、风筒、风门等设备,确保系统整体性能最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更新,及时更换老化、低效设备,采用新型材料与工艺提升设备性能,保障通风系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值得一提的是,新型磁悬浮风机凭借无摩擦、低噪音、高效能的特性,正逐步成为优选设备;通过构建设备性能数据库,运用智能匹配算法,可实现通风设备与矿山工况的精准适配,最大化节能增效。

2.3 智能通风调控系统构建

构建智能通风调控系统是实现通风系统现代化升级的核心。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井下关键位置布置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风速、风压、有害气体浓度等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基于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对采集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建立通风系统运行模型,实现对通风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开发智能调控平台,根据监测数据与预设规则,自动调整风机转速、风门开度等设备参数,实现通风系统的动态优化调控。同时,将智能通风调控系统与矿山其他自动化系统集成,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提升矿山整体智能化水平。

三、地下矿山通风系统的应用实施与趋势

3.1 优化方案的应用实施路径

地下矿山通风系统优化方案的实施需遵循科学的路径。首先,开展全面的通风系统现状调研与评估,准确掌握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其次,根据优化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与时间节点,确保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施工质量控制,加强对设备安装、管道铺设等关键环节的监督与验收。同时,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使矿山工作人员熟悉新系统的操作与维护方法,保障优化后的通风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其效能。

3.2 通风系统与其他开采环节协同

实现通风系统与其他开采环节的协同作业是提升矿山整体效率的重要途径。将通风系统与采矿工艺相结合,根据开采进度与作业面变化,提前规划通风方案,确保通风系统能够及时满足开采需求。与运输系统协同,优化运输巷道的通风设计,保障运输过程中的空气质量,减少粉尘污染。同时,与安全监测系统联动,当监测到火灾、瓦斯突出等安全隐患时,通风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响应,调整风流方向与风量,为应急救援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各环节的协同配合,实现矿山开采的高效、安全运行。

3.3 通风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节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深度应用,实现通风系统的自主决策与自适应调控,降低人工干预。节能化领域,新型节能材料与设备将不断涌现,结合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大幅降低通风系统能耗。绿色化进程中,通风系统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采用先进的除尘、净化技术,减少井下污染物排放,改善作业环境。此外,通风系统还将与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构建虚拟通风模型,为系统优化设计与应急演练提供更加直观、高效的平台。

四、结论

地下矿山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研究是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实现绿色高效开采的关键举措。通过解决现存问题,实施科学的优化设计策略,并把握未来发展趋势,能够有效提升通风系统性能。未来需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助力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向更高水平迈进,为矿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洪寅峰.某矿多风井联合通风系统优化[J].现代矿业,2024,40(11):102-105+122 .

[2]朱必勇,费汉强,史键波.地下金属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模型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3,43(11):122-128.

[3]潘善波.金属地下矿山矿井通风系统问题及安全管理技术[J].低碳世界,2024,14(07):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