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采矿工程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开采的影响研究

作者

车宏

公民身份号码 142327199405156653

引言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不断向深部和复杂区域延伸,采矿工程面临的水文地质条件愈发复杂。地下水涌水、突水等问题频发,不仅威胁作业人员安全,还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开采进度受阻。深入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对开采的影响,精准把握其作用规律,对制定科学的开采方案、提升采矿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采矿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的构成要素

1.1 地下水的类型与赋存状态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不同类型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对采矿工程影响各异。上层滞水分布于地表浅层,受气候影响大,在雨季易形成局部积水,影响露天采矿作业的场地稳定性;潜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采矿开挖可能导致潜水水位下降,引发地面沉降;承压水处于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有较高压力,若开采过程中破坏隔水层,易引发突水事故。此外,地下水的流动方向、速度及水力坡度等赋存状态参数,也会影响开采过程中涌水量的大小与分布。不同类型地下水之间还可能存在水力联系,在开采扰动下,这种联系的变化会进一步加剧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

1.2 含水层的特性与分布

含水层的岩性、厚度、渗透性等特性直接决定其储水和导水能力。由砂岩、砾岩等颗粒较粗岩石组成的含水层,孔隙度大、渗透性强,在采矿时易形成大量涌水;而由黏土等细粒岩石构成的含水层,渗透性弱,但遇水软化后可能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同样关键,若采矿区域与大型含水层相连通,或存在多个含水层相互补给的情况,开采过程中的水害风险将显著增加。了解含水层特性与分布,是评估采矿工程水文地质风险的重要基础。此外,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也会随开采活动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其储水和导水性能 。

1.3 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的关系

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裂隙等,对地下水的赋存、运移和富集有着重要影响。断层是地下水运移的良好通道,当采矿作业揭露导水断层时,可能引发大规模突水;褶皱构造的轴部及转折端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易形成地下水富集区;裂隙发育程度则直接影响岩石的透水性,裂隙密集区会增加地下水的渗透路径和涌水量。此外,地质构造还会改变地下水的压力分布,使开采过程中的水害情况更加复杂多变,因此在采矿工程中必须重视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的相互关系。一些隐蔽的地质构造,可能在开采前难以完全探明,增加了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风险的不确定性 。

二、水文地质条件对采矿开采的具体影响

2.1 对开采作业稳定性的影响

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会严重威胁开采作业的稳定性。大量地下水涌入采场,会软化围岩和矿层,降低其力学强度,导致巷道变形、坍塌,影响采矿设备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在地下开采中,突水事故可能瞬间淹没采区,中断生产;露天采矿时,地下水使边坡土体饱和,抗剪强度下降,易引发滑坡灾害。此外,地下水的长期侵蚀还会破坏支护结构,削弱其承载能力,增加开采作业的安全隐患,迫使采矿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支护和加固,影响开采进度和经济效益。而且,地下水引发的岩层膨胀、崩解等现象,会持续改变围岩应力状态,给开采作业稳定性带来长期威胁 。

2.2 对采矿设备运行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不佳会给采矿设备运行带来诸多问题。地下水的腐蚀性成分,如酸性物质、溶解氧等,会加速设备金属部件的腐蚀,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增加维修成本。在高湿度、高水压环境下,电气设备易受潮损坏,引发短路、漏电等故障,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作业安全。大量涌水还可能淹没井下巷道和采场,使采矿机械被浸泡,导致设备零部件生锈、卡死,甚至完全报废。为应对这些问题,企业需采用特殊防护设备和防腐材料,进一步增加了设备采购和运营成本。此外,地下水携带的泥沙等杂质,会加剧设备磨损,影响设备的运行精度和效率 。

2.3 对开采成本与效率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会显著增加采矿的成本并降低开采效率。为防止水害,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排水系统建设,包括购置排水设备、铺设排水管道、建设排水泵站等,同时还要承担高额的排水能耗费用。此外,为加固受地下水影响的围岩和边坡,需采用特殊支护技术和材料,进一步推高成本。在开采效率方面,频繁的水害处理和设备维修会导致开采作业中断,延长开采周期。同时,为保障安全,可能需要降低开采强度,限制采矿设备的工作效率,从而影响整体的矿产资源开采进度和产量。而且,应对水文地质问题所耗费的时间和资源,还可能错过最佳开采时机,造成间接经济损失 。

三、应对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的策略

3.1 加强水文地质勘察与监测

在采矿工程前期,应开展全面、深入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运用地质测绘、钻探、物探等多种手段,详细查明矿区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特性、地质构造等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准确的水文地质模型。开采过程中,构建实时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对地下水位、水压、涌水量等参数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趋势。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提前预警潜在水害风险,为开采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有效掌控。同时,引入先进的勘察监测技术,如无人机航测、三维地质建模等,提高勘察监测的精度和效率 。

3.2 优化开采设计与工艺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优化开采设计和工艺是降低水害风险的关键。对于地下水丰富的区域,可采用疏干开采法,提前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开采过程中的涌水量;合理规划开采顺序和开采方法,避免在高水压区域集中开采,防止突水事故发生。在巷道布置上,尽量避开导水断层和强含水层,选择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稳定的地段。此外,推广应用先进的开采工艺,如帷幕注浆堵水技术,通过在开采区域周围形成隔水帷幕,阻断地下水流入,为安全开采创造有利条件。

3.3 完善水害防治与应急管理

建立健全水害防治体系,制定详细的水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排水设施建设,确保排水设备的排水能力满足最大涌水量需求,并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排水试验,保障排水系统可靠运行。组建专业的水害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水害事故的能力。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水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形成全员参与、科学防治的水害管理格局。

四、结论

水文地质条件在采矿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对开采作业的稳定性、设备运行、成本效率等方面均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加强勘察监测、优化开采设计、完善防治管理等策略,可有效降低水文地质风险。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应持续深化对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为采矿工程的安全高效发展提供更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栎鸣.紫金山露采对水文工程地质及深部开拓的影响[J].现代矿业,2023,39(05):14-17.

[2]牟京东.水文地质调查在矿山采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1,(22):118-119.

[3]王团圆.采矿工程对矿井水文的影响与防治水对策[J].当代化工研究,2019,(1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