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美育工作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提质增效路径研究

作者

伍丹心

乐安中学 福建省厦门市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培养什么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随着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全方位育人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是新时代教育的核心目标。其中,美育作为五育之一,虽然其研究相对稀少,但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价值日益凸显。美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想象力,更能唤醒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课程具备进行“美育”的先天优势,那些穿行于课堂上的各色人物、游走于笔墨间的纷繁史事、定格在书页上的绚烂文物……大量美育要素都能给学生独特的启发,涵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① 当前,美育工作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历史教学中融入美育工作,尚未形成系统化路径。然而,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明确提出了五育共同发展的要求,并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这为美育工作融入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重要契机。

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时代诉求下,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审美情趣教育,提升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欣赏美、感悟美的能力。②历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历史观和审美观的重要载体,其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通过美育素材与历史教育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能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增强文化自信,陶冶高尚的情操。美育工作融入初中历史教学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一、目标需要:初中历史教学美育资源开发的现实观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需求。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③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历史学习兴趣和动机不足。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纵观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历史课堂沉闷、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的现象。一是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失误,初中历史教学重视学生对历史发展进程的认识和学生的历史思维训练,导致很多时候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某些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够重视, ④ 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由于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初中学生刚接触历史,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多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老师讲过的故事是否有趣、事例是否新奇。但是对于历史学科学习而言,缺少主动探究分析和逻辑思考的能力,这就导致课堂上的学习非常被动。三是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历史学习讲究论从史出,很多的学生在大篇的文字史料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既看不懂文字想表达的意思,又很难提炼有效信息,更甚者看不懂文字间的逻辑关系,这样的结果必然加深了上课的难度,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也容易出现偏颇。 ⑤

这种现状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相符,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教学路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历史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习不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点,更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自主积极主动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挖掘、探索、运用历史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美育素材,借助其形象生动的特征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利用其意蕴深刻的内涵达到历史教育与美育的双重目标。 ⑥ 通过转变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将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与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结合在一起,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跟随老师参与课堂,从而更好地学习历史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使历史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美育资源开发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引入美育素材,如历史人物的美、艺术作品、科学发明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美育素材,可以提升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增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和解释能力。既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也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载体有效:初中历史教学中美育元素融入的中介支点

在历史教学内容中,美的因素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借助各种各样的审美媒介——历史人物、美 的事物、包括美的艺术,不断去挖掘蕴藏在历史表象下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锻造他们的审美感知,愉悦他们的性情,从而达到性情和心灵的陶 冶与朔造。⑦将美育元素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和参与度,其载体有效度与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人特点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类载体,将美育元素灵活融入到历史教学当中。

第一,情境创设:构建历史教育与美育元素之间的桥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设计语言情境、图片情境、视频情境、音乐情境、体验情境等情境创设,提升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中融入历史情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具体而言,在语言情境方面,授课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生动的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发生的条件、背景、过程等;图片情境:以真实的历史图片,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场景,促进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历史;视频情境: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影视作品等音视频资料,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音乐情境: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为课堂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情感共鸣;体验情境:在课堂教学之外增加实践换届,通过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纪念馆等方式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历史。

第二,活动设计: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在教育实践中,活动设计被视为是提升学生参与度和体验感的重要策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化其学习体验感。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角色扮演、小组合作、主题探究、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通过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历史情境中,深入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与思想,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感知;通过选择一个具有深度的历史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对历史的兴趣与热情;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美术馆、历史遗址等,使学生能够在实地感受历史的气息,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同时丰富其学习体验;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历史调查、历史记录等,让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三,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已成为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途径,也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而采用更为灵活、多元的教学方法。坚持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其历史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实践活动的组织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考察、模拟历史场景、编排历史剧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创造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方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中美育内容融入的实践创新

历史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属性决定了历史学科的美育渗透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立足历史学科内容发现美,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感受美,最终成就学生的道德完善和精神丰盈。 ⑧

第一,人物美素材的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人物美素材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在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事迹的方式,分析历史人物的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人物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比如岳飞的“精忠报国”、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如孔子的“仁爱”思想、鲁迅的“批判”精神等,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艺术美素材的运用。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眼光和人文素养,在课堂上可以展示如中国古代山水画、古希腊雕塑等艺术作品,让学生亲临其境地感受艺术之美与独特魅力。进而深入分析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独特风格,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如何与历史紧密相连,从而深化对两者关系的理解。

第三,科学美素材的运用。可以点燃学生的科学兴趣与创新精神,通过介绍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现代科技飞跃等科学成就,让学生领略科学的无穷魅力与创新力量。同时,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与坚韧品质,如爱迪生的发明传奇、居里夫人的科研之路,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

第四,评价方式的创新。创新评价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尤为关键。美育内容的融入需要我们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如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轨迹、成长进步、自我审视及同伴反馈。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与支持。

第五,教学反思。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复杂体系中,进行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教学后,应实施深入且系统性的教学反思,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总结,并寻求改进方法和策略,以精确把握将美育元素融入历史教学的实际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回顾,更需对美育元素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程度、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学效果进行细致的评估,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美育内容融入的实践创新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一线教师常常忽略历史学科的美育功能,以至于美育在历史课堂近乎“隐形”。⑨应当重视美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不断进行创新,通过人物美素材、艺术美素材、科学美素材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通过评价方式的创新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将美育内容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以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隋雪静.美育视角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探索——以“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07):51-54.

[2]本期导读[J].教育科学论坛,2017,(34):4.

[3]沈艳.基于行动学习的中小学古诗文贯通式教学策略探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6):10 0-102.

[4]梁宇峰.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探索与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20.

[5]蒋春娥.归纳法与演绎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延安大学,20

[6]梁宇峰.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探索与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20.

[7]郑坤.历史教学加强审美教育的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8]马维林.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02):52-54.

[9]童智祥,苏黄芳.寻美•感美•创美:美育渗透高中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11):54-57.注

①隋雪静.美育视角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探索——以“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07):51-54.

② 本期导读[J].教育科学论坛,2017,(34):4.

③沈艳.基于行动学习的中小学古诗文贯通式教学策略探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6):10 0-102.

④ 梁宇峰.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探索与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20.

⑤ 蒋春娥.归纳法与演绎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延安大学,202⑥ 梁宇峰.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探索与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20.

⑦ 郑坤.历史教学加强审美教育的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2):77-⑧ 马维林.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02):52-54.

⑨ 童智祥,苏黄芳.寻美•感美•创美:美育渗透高中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1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