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生活情境教学实践
杨进宏
武冈市第一中学 422400
引言
数学学科具有形式逻辑和实践应用双重属性,但目前在初中教学实际当中,知识传授与生活世界割裂的现象普遍存在,阻碍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促使教师重新审视数学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教学设计层面上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传统课堂里程式化的解题训练已无法满足复杂社会对问题解决能力的需求,学生在现实场景中建模能力的欠缺,反映了数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错位。
1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与解析
1.1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深刻且丰富,它并非简单地指向数学知识的累积,而是指向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综合性和数学特质的能力与品格,同时强调数学思维、方法理解、问题解决及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此外,数学核心素养还是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判断与创新的基石,体现数学教育的价值追求与目标导向。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严密的逻辑推理,又包括直观的想象与创造;既要求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又要求对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1.2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要素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重要支撑,其构成要素多样且相互关联。第一,数学抽象能力是基石,它要求学生能从具体事物中提炼数学的本质特征,形成抽象概念,这是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前提。学生需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世界,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一过程离不开抽象思维的训练。第二,逻辑推理能力是核心,它关乎学生能否严谨地论证数学命题及能否逻辑清晰地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在初中阶段,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推理方法,如归纳、演绎等。第三,数学建模能力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它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建立模型解决问题。这种能力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第四,直观想象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图形、图像等直观手段理解数学,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在初中几何的学习中,直观想象能力尤为重要,它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构建数学模型,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第五,运算能力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和技巧,能够进行准确、高效的计算。
2 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的创新实践路径
2.1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
教学资源的系统化建设需要教师立足教学实践开展持续性积累与创新,在真实课堂场景中提炼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模式。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主动建立生活素材观察日志,将日常接触的家庭生活场景与数学概念进行联结。例如,在统计与概率单元教学中,有的教师持续记录了班级学生运动会的参赛数据,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成绩分布特点开发了教学案例。此外,教研组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机制形成资源开发合力。每周固定开展生活情境教学专题研讨,针对“方程与不等式”等核心内容模块,教师们轮流展示自创的家庭旅行预算规划、教室绿植养护方案等教学设计,经集体打磨后形成规范化的教学资源包,其中包含学情分析框架、典型问题设计及差异化实施建议等要素,显著提高资源开发效率。
2.2 融入生活情境,增强数学学习的实践性与趣味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积极创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里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比如讲授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教室里的门窗,书本之类的物品,让学生找到身边的几何形状,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记忆,再比如讲授分数运算的时候,教师可设计购物情景,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学会分数的加减乘除,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融入生活情境,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明显改善。
2.3 优化课堂组织与管理策略
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应着重构建逻辑严密的任务链条,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概念进行教学化处理。具体来说,在平面几何教学中,教师以“社区健身器材维护”项目为例,设计“器材结构观察—几何特征提取—稳定性实验—优化方案设计”的阶梯式探究路径,每个环节设定明确的操作指引与成果标准,确保学生思维沿着概念建构的轨迹有序发展。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动态分组策略,根据前测数据将学生分为异质小组,明确要求组内成员分别承担数据采集、模型构建、方案验证等不同角色,并建立组间互评机制,最大限度保障探究活动的秩序性,又促进学生的深度协作。
教学节奏的精准把控需要教师建立多维度的调控机制,将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教师在情境导入环节可以采用双线并行的任务设计,既设置指向核心概念的引导性问题,又预留个性化探究空间。例如,在“家庭用电模式分析”项目中,教师可以通过预设的用电数据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同时鼓励学有余力者自主采集真实家庭数据构建模型,这种差异化任务设计有效维持全班的认知节奏同步。在课堂互动管理中,教师可以运用可视化工具提升组织效能。例如,某教师开发的“思维进程监控面板”将小组探究进度、关键问题突破点、待解决困难等要素动态呈现,在“社区停车场规划”项目汇报时,通过实时更新各组的方案优化次数与模型修正轨迹,既维持课堂讨论的聚焦性,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结语
从核心素养出发,对初中数学生活情境教学实践进行探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改变,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回应。通过加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改进课堂组织与管理的方法,促进学生将数学与生活情境融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这是未来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尝试的更有效的实践之路,从而真正把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使之常态化、长效化地发挥作用,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参考文献
[1]尹武芳.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研究,2025(1):89-91.
[2]柳双,吴立宝.指向数学理解的初中数学微项目化作业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2024(12):69-75.
[3]温汉雄.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例谈[J].华夏教师,20 24(26):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