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供应链视角下国企采购审计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

作者

熊菲

重庆长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01

1. 供应链视角下国企采购审计概述

供应链视角是一种将企业运营视为一个完整链条的综合性观点,涵盖了从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到企业的生产制造,再经过物流运输,最终到产品销售给客户的全过程。它强调各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运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国企采购审计中引入供应链视角意义重大。一方面,拓宽了审计范围,不再局限于采购部门内部的交易,而是延伸到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包括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物流环节的效率和成本等。另一方面,增强了审计的全面性,能够从更宏观的层面审视采购活动,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国企采购审计对成本控制有着关键作用。通过严格的审计流程,可以对采购价格进行评估和比较,避免国企以高价采购商品或服务,同时杜绝不合理的费用支出,确保每一笔采购资金都得到合理使用,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在保障采购质量方面,采购审计能够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管控体系进行审查,防止劣质产品进入企业,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供应链各环节对采购审计有着显著影响。供应商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采购成本和质量,优质的供应商能够提供合理的价格和高质量的产品,反之则可能增加采购成本和质量风险。物流环节的效率和成本也会影响采购审计的结果,如果物流不畅或成本过高,会对企业的整体运营产生不利影响。采购审计也能促进供应链的优化。通过审计发现供应商存在的问题,如交货延迟、质量不稳定等,可以推动企业对供应链进行调整,选择更合适的供应商。供应链视角下的采购审计更注重跨部门和跨企业的信息整合。

2. 供应链视角下国企采购审计风险识别

供应商资质风险是国企采购审计中需关注的要点。供应商应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和相关认证,若不具备,可能导致所供产品或服务质量不达标,甚至存在法律隐患。供应商信用风险也不容忽视,付款记录不佳、商业信誉差的供应商,可能在合作中出现违约行为,影响国企正常运营。此外,供应商供应能力风险也至关重要,产能若无法满足国企采购需求,会造成供应短缺;供应不稳定则会干扰国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安排。

采购计划制定风险影响采购的合理性。若计划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会导致库存积压或短缺,增加企业成本。采购招标过程风险可能存在违规操作,如围标串标等,这会破坏公平竞争环境,使国企无法以合理价格获得优质产品或服务。采购合同管理风险方面,合同条款不清晰、存在法律漏洞,可能在后续执行过程中引发纠纷,损害国企利益。

供应链中信息不准确风险会误导国企的采购决策。若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信息与实际不符,国企可能采购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影响生产质量。信息传递不及时风险会延误采购决策,使国企错过最佳采购时机,增加采购成本。信息泄露风险更是会给国企带来巨大损失,当采购信息被竞争对手获取,可能导致国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丧失商业机会。

3. 供应链视角下国企采购审计风险影响

供应链视角下国企采购审计风险会显著影响采购成本。风险可能导致采购价格上升,若供应商处于垄断地位,国企缺乏更多选择,只能接受高价采购;采购流程违规,如存在暗箱操作,也会使采购价格高于市场合理水平。同时,风险还会引发额外费用,当供应中断时,国企为保证生产运营,不得不进行紧急采购,这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和运输费用。

采购审计风险会致使采购产品质量下降。供应商质量管控不严是主要原因,比如其生产工艺落后、检验标准不严格,提供的产品可能存在质量缺陷。质量问题会对国企生产运营产生负面影响,产品次品率上升,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进行返工或修复,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此外,质量风险还会损害国企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发现产品质量不佳,会降低对国企的信任度,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采购审计风险可能引发供应中断。供应商破产或产能不足,无法按时供货,会打乱国企的生产计划,影响产品交付时间。风险还会破坏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采购纠纷会使国企与供应商关系恶化,双方缺乏信任,难以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这些情况降低了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使国企难以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 供应链视角下国企采购审计风险应对策略

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从资质、信用、供应能力等多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全面、定期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筛选出优质供应商,并与之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保障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同时,实施供应商淘汰机制,对于那些不符合要求、存在严重问题的供应商,及时进行淘汰,以优化供应商队伍,降低采购风险。

规范采购计划制定流程,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市场情况,确保采购计划科学合理,避免盲目采购和过度采购。完善采购招标管理流程,加强对招标过程的监督,防止出现违规操作、围标串标等情况,保证招标的公平公正公开。强化采购合同管理,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仔细审查合同条款,避免出现法律漏洞,保障合同的顺利执行。

建立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供应商、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各环节的信息,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各方能够及时掌握采购动态,做出合理决策。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通过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防止采购信息被泄露,避免因信息泄露给企业带来损失。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采购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深入了解采购行为和市场趋势,为审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5.结语

综上所述,从供应链视角对国企采购审计风险进行识别与应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来自供应商、采购流程和信息传递等多方面的审计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影响国企的采购成本、质量和供应链稳定性,还对企业的整体运营和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实施供应商管理、采购流程优化和信息管理等应对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采购审计风险,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娜.数智化内部审计在物资采购业务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24,(17):147-152.

2.胡大淳,方琼.基于 TRIZ 理论的采购监督审计全流程清单模式构建与应用[J].中国商界,2025,(02):220-221.

3.乔瑞豪.X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审计案例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5,28(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