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世界饮食文化课程的思政教育研究:价值、路径与案例

作者

魏晓明

广州大学 51006

一、世界饮食文化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

(一)文化自信的强化

世界饮食文化课程涉及全球各地的饮食传统,通过对比分析中国饮食文化与世界其他饮食文化的异同,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中国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注重“医食同源”,蕴含着“和”的哲学思想,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当学生了解到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饮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周边国家饮食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时,能够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强化文化自信。

(二)全球意识与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至关重要。世界饮食文化课程涵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习俗、礼仪规范等内容。例如,日本的寿司文化体现了其对食材本味的追求和对精致的崇尚;意大利的披萨文化则反映了意大利人热情奔放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学习这些文化,学生能够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不同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避免文化偏见和误解,从而提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三)价值观的塑造

饮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元素。比如,法国的餐桌礼仪强调尊重、优雅和秩序,这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文明礼仪相契合;北欧国家的简约饮食风格,体现了对自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在世界饮食文化课程中融入这些价值观内容,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活观和生态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世界饮食文化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优化课程内容设计

在课程内容编排上,深入挖掘世界饮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专业知识。例如,在介绍中国八大菜系时,不仅讲解其烹饪技艺和风味特点,还讲述每个菜系背后的历史故事、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像川菜所代表的川渝地区人民坚韧、乐观的性格;鲁菜所体现的齐鲁大地的礼仪文化等。同时,在介绍国外饮食文化时,对比分析其与中国饮食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客观看待文化差异,培养文化包容精神。此外,增加与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等相关的饮食文化内容,如倡导“光盘行动”,结合世界范围内的食物浪费现象,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例如,运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案例,如星巴克在全球的文化本土化策略,分析其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调整经营策略,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播与融合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利用情景教学法,模拟不同国家的饮食场景,如日本的茶道仪式、法国的西餐宴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和理解力。此外,还可以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开展线上讨论、文化分享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加强对世界饮食文化课程教师的思政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思政教育专题培训、学术交流活动等,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掌握挖掘思政元素和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探索适合世界饮食文化课程的思政教育模式和方法,形成教学研究成果,推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建立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共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四)完善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将思政教育成效纳入评价指标。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外,还注重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文化素养提升和价值观塑造情况。例如,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面,考察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撰写课程论文、文化感悟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不同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对自身文化认同的深化程度。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学习,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的协同发展。

三、世界饮食文化课程思政教育的案例分析

(一)“中法饮食文化对比”教学案例

在世界饮食文化课程中,开展“中法饮食文化对比”专题教学。首先,介绍法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代表性美食(如法式牛排、法式焗蜗牛等)以及餐桌礼仪,如餐具的摆放、用餐的顺序等,讲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法国贵族文化和浪漫主义精神。同时,详细讲解中国饮食文化中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从鲁菜的历史渊源、烹饪技法(如爆、炒、烧、炸等),到鲁菜注重食材本味、讲究大气庄重的风格,体现出齐鲁文化的厚重和礼仪之邦的风范。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比中法饮食文化在食材选择、烹饪方法、饮食礼仪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深刻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和尊重意识。同时,通过对比,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自信。课后,要求学生撰写文化对比感悟,许多学生在感悟中表达了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日本饮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案例

以日本饮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其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结合。日本饮食文化中,注重食材的季节性和新鲜度,推崇“不时不食”的理念,并且在饮食制作过程中强调简约、精致,减少浪费。同时,日本在海洋资源保护和可持续捕捞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都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相契合。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纪录片、展示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寿司文化、怀石料理文化以及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引导学生思考饮食文化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开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饮食”的主题讨论。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意的想法,如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选择本地当季食材等。通过这个案例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学生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结论

世界饮食文化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评价体系等实施路径,能够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世界饮食文化课程教学中。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强化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全球意识和价值观塑造。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应进一步深化世界饮食文化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珺.全球史观下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演变与传播——<筷子:饮食与文化>评述[J].中国食品工业,2022(21):56.

[2][日]中山时子.《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D].《中华书局》,2020.

[3]李娟.《高校饮食文化思政课程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20(2):31-32.

[4]彭兰.《数字时代的饮食文化传播》[J].中国人民大学,2023 年(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