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

龙苹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六小学 524400

伴随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素养的要求日益增高,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已然成为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素养之一。小学数学作为培育学生思维能力极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其重要程度无需多言。传统教学模式在某些层面上无法充分达成现今培育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探索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育策略就显得极为迫切。本文的目标是结合北师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情况,寻觅切实有效的培育策略,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概述

(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涵盖诸多关键层面,其内涵充实且呈现出阶段性特性。首当其冲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依据数学领域的概念、定理等,展开恰当合理的判断与推理。举例而言,在加减法运算的学习进程中,学生必须领会数字彼此间的大小关联以及运算准则,借助对给定条件的剖析,得出准确无误的结果,此即为简单逻辑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1]。

其次是形象思维能力,鉴于小学生主要依赖直观形象思维,在认识图形、领会数量关系等内容之际,常常需要借助实物、图形等具体可感的形象开展思考。譬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时,学生通过裁剪与拼接三角形纸片,直观地看到三个角拼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平角,进而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的知识要点。此外,还包括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需要从具体的数学实例之中,提炼、概括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就像从众多不同物体数量的组合情形里,总结归纳出乘法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长远成长,具备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优良的思维能力堪称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要素。例如,在面对复杂的应用题时,具备较强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快速梳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寻觅到解题的思路,将实际面临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加以求解。

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数学思维能力助力学生养成严谨的思考习惯,并培育其创新意识。在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实际生活场景中,无论是遭遇其他学科的知识难题,还是应对现实生活里的实际问题,这种思维能力都能够辅助他们条理清晰地分析具体情况,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且,数学思维的训练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凭借自身思维能力成功攻克数学难题时,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爱之情,为其终身学习筑牢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兴趣

于小学数学教学范畴内,创设适宜的情境,对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意义重大。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加减法(一)”为例,教师可构建一种贴近生活的情境,在课堂之中模拟超市购物情景,预备一些标注价格的玩具与文具。安排学生分别充当顾客与收银员,开展购物交易活动。在此进程里,学生必须思考怎样计算购买不同商品的总价,以及找零等相关问题。如此贴近日常生活的情境,可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进而激发他们主动思考数学问题的兴致。学生们踊跃参与,主动对价格的加减进行运算,其思维得以充分调动,不再觉得数学乏味,反而满怀好奇与探索欲望,为后续深入研习数学知识、培育思维能力奠定优良基础[2]。

(二)优化教学过程,渗透思维方法

优化教学流程,能够巧妙地向学生渗透各类数学思维方式。以北师大版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来讲,在阐释分数概念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把一个圆形纸片均匀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观测不同分法下每份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中,融入归纳思维方法,学生通过对多次操作结果的观察、剖析,总结归纳出分数的定义。而后,教师给出不同的分数,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生活里哪些地方能够运用这些分数来表示,这又融入了演绎思维。学生从抽象的分数概念推演出具体的生活实例。经由这样的教学流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接触并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逐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

(三)借助数学活动,锻炼思维能力

借由数学活动,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北师大版三年级“图形的运动(一)”为例,教师能够组织一场“图形创意拼贴”活动。让学生准备各式各样形状的彩色卡纸,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平移、旋转等知识,将这些图形拼贴成富有趣味的图案。在活动期间,学生需要思索如何通过平移与旋转不同图形,使其组合成自己期望的图案,这极大程度地锻炼了他们的空间想象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部分学生拼出了漂亮的城堡,部分学生拼出了可爱的动物。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对图形的运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思维能力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锻炼与提高[4]。

(四)鼓励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维

倡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这是培育独立思考能力的核心要点。以北师大版本四年级教材里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 为例,教师首先抛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究竟是多少度呢?随后引导学生自行展开探索。学生们借助测量各类不同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记录相应数据并且计算内角和。还有部分学生运用剪拼的办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拼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在这一自主探索的进程当中,学生们独自思索,尝试运用不一样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培育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直接的讲解传授,而是主动地去探寻知识。这种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模式,对他们往后学习数学以及其它学科,都会产生积极且意义深远的影响[5]。

结语:本文基于时代发展的需求,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育策略展开了深度研究。通过实施多种策略,并结合北师版教材的具体案例剖析,验证了这些策略在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实际成效。不过也要意识到,随着时代持续向前发展,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技术会不断推陈出新,关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不会有终点。未来,需要进一步依据时代发展所呈现的特征,持续优化培育策略,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育能够更为优质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汪彦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数学小灵通(中旬刊),2025,(04):32-33.

[2]卓尕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5,(02):76-78.

[3]马米洁.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4,(17):67-69.

[4]王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3,(19):59-61.

[5]康利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3,(0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