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多一分了解少一丝焦虑

作者

刘列艳

白山市人民医院 吉林白山 134300

很多人在面对手术时,最担心的并不只是疾病本身,而是对即将进入的“神秘空间”——手术室感到陌生和不安。那里的温度好像总是比外面低一点,穿梭的医护人员全副武装,交流也少了许多,患者常常会感觉孤单又紧张。其实,手术室并不是“冰冷的战场”,而是一个高度安全、有条不紊的地方,每一位护士、医生都在为患者的安全与康复默默努力。

为了让患者在接受手术时更安心,下面将带大家一探手术室护理的“幕后故事”,希望帮助大家多一分了解,少一分焦虑。

手术前:那些看不见的准备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不仅仅是穿好病号服、禁食禁水这么简单,护理团队早已提前展开一系列“无声的保障”。比如,在病人还未进手术室时,护士会仔细核对姓名、病历、手术部位、过敏史等关键信息,确保“一个都不能错”。

在很多医院,手术室护士还会主动与患者交流手术流程,帮助缓解焦虑。有时候,一句轻声的“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您很快就会结束这段旅程”,就足以让患者的紧张情绪缓和许多。术区域的皮肤清洁、体位安排、静脉通路的建立也都需要护士细致完成。这些操作虽简单,却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手术中:不只是递器械那么简单

手术开始后,很多人以为手术室护士只是递递器械,站在手术台边协助医生。其实,护士的职责远比想象中复杂。

一位“巡回护士”会始终在手术间内来回巡视,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监护仪的变化、手术台上是否有无菌物品需要更换、记录各类数据等。与此同时“器械护士”负责将每一件手术器械按顺序传递,并确保所有物品使用前后都完整无缺,避免遗漏或遗留。

如果患者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的手术,护理团队还要时刻留意体温、血压、呼吸等指标的变化。部分高风险手术甚至需要给患者保暖、翻身、固定身体位置,确保手术视野清晰,避免术中并发症发生。

手术后:清醒时身边的那双手

当患者被从麻醉中唤醒,睁开眼看到手术室天花板的时候,很多人会感到头晕、乏力甚至有点寒战。此时,护理人员的陪伴尤为重要。

术后苏醒期的护理是判断手术效果与麻醉安全的重要阶段。护士会持续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血氧水平和切口情况。如果发现异常,比如呼吸不规律、切口渗血、恶心呕吐等情况,会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理流程,通知医生,保障安全。

而对于清醒后的患者来说,护士往往还会给予心理安慰,用轻声细语稳定情绪,让患者知道“你已经顺利结束手术了,一切都很好”。

不用害怕,你并不孤单

每一位进入手术室的患者,或多或少都带着一点焦虑。这是人之常情。正因为如此,护理团队会更有意识地给予情绪支持。有些医院引入了“人文护理”理念,在术前让患者听轻音乐、播放放松语音引导,甚至让护士在手术前轻握患者的手,传递安全感。这些看似温柔的小动作,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护理的方式。

术前几分钟的眼神交流,术中哪怕短暂的一句“手术很顺利”,术后的一句“您醒过来了,状态很好”,对患者而言,往往都胜过千言万语。

一场手术,是一支团队的合作

手术不是某一位医生的“单兵作战”,更是一整支医疗团队的“协同演奏”。而护理人员,则是这场演奏中不可或缺的节奏守护者。从病人入室到术后转送,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护理人员的高度协作与默契配合。正是这一连串看似平常却极为重要的环节,让手术过程变得有序、高效、安全。

写在最后

手术对于患者而言,或许是一段不太愉快的经历。但对于护理团队来说,每一次手术,都是一场对技术与责任的双重考验。了解这些“幕后”的护理细节,或许可以让患者在面对手术时不再感到孤独和恐惧,而是多一些信任与安心。

正如文章标题所说:多一分了解,少一丝焦虑。相信护理的力量,也相信专业的团队,手术并没有那么可怕。在那扇手术室门内,有一群温暖、专业的人在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