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隔物灸治疗脾肾气虚证前列腺增生排尿不畅的疗效评估研究

作者

耿华

江苏省沭阳中医院 江苏沭阳 223600

前列腺增生(BPH)作为中老年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其中属脾肾气虚证型者,临床多呈现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夜尿频多及腰膝痠软等典型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机体功能状态。目前西医多采用α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但长期使用易出现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隔物灸作为中医外治特色技术,具有温肾健脾、通利水道的作用。本研究以收治的脾肾气虚证前列腺增生患者为对象,探讨隔物灸治疗排尿不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特色治疗提供实践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3 年6 月至2024 年6 月我院泌尿外科86 例脾肾气虚证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43 例。治疗组年龄 55-78 岁(65.3±7.2⟩ ,病程 1-10 年 (4.6±2.1) ;对照组年龄56-79 岁 ζ66.1±6.8 ),病程1-12 年 (4.9±2.3) 。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具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前列腺增生诊断标准,超声检查示前列腺体积 >20ml ,伴有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症状;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脾肾气虚证辨证标准,主症为排尿无力、夜尿增多、腰膝酸软,次症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7 分;最大尿流率(Qmax) <15ml/s ;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前列腺癌、尿道狭窄等其他泌尿系统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对艾灸过敏者;近1 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者。

(二)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 0.2mg/Ω 次,1次/日),连续治疗4 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隔物灸治疗:取穴:

主穴为关元、气海、肾俞(双侧)、脾俞(双侧);配穴为三阴交(双侧)、足三里(双侧)。操作:患者取仰卧位(腹部穴位)或俯卧位(背部穴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放置 2mm 厚生姜片(直径约3cm,中间用针刺数孔),上置纯艾炷(底面直径1.5cm,高2cm),点燃艾炷施灸。每穴灸3 壮,每壮约15 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患者自觉温热舒适为度。每日治疗1 次,每周治疗5 次,连续治疗4 周。

(三)观察指标

主症评分:对排尿困难、夜尿次数、尿线变细 3 项主症进行评分,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 分,总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包括 7 项排尿症状,总分 0-35 分,其中 0-7 分为轻度,8-19 分为中度,20-35 分为重度。最大尿流率(Qmax):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测仪测定。残余尿量:经腹部超声测定。中医证候积分:对主症及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次症进行综合评分,总分越高表示证候越严重。安全性指标: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四)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临床控制:主症及IPSS 评分减少 295% ,Qmax 恢复正常( ≥15ml/s ),残余尿量 <10ml ;显效:主症及IPSS 评分减少 70%94% ,Qmax 较治疗前增加 230% ,残余尿量减少≥50% ;有效:主症及IPSS 评分减少 30%6% ,Qmax 较治疗前增加 15% -29% ,残余尿量减少 25%-49%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 (临床控制 + 显效 + 有效)例数/总例数 × 100‰ 。

二、研究结果

(一)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 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4.4% (P<0.05 )。具体疗效分布见表 1

(二)两组治疗前后主症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排尿困难、夜尿次数、尿线变细等主症评分方面进行组间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ρP>0.05 );治疗干预后,两组各项主症评分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P<0.05 ),且治疗组在上述指标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两组治疗前后IPSS 评分、Qmax 及残余尿量比较

基线水平时,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膀胱残余尿量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ρP>0.05 );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 IPSS 评分及残余尿量均出现显著性降低,Qmax 则呈现显著性升高( P<0.05 );进一步对比组间治疗效果,治疗组在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ρP<0.05 )。

(四)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干预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出现显著性下降( P<0.05 ),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三、讨论

前列腺增生属中医“ 癃闭” 范畴,脾肾气虚是其常见证型。《景岳全书》记载:“ 癃闭之证,其为下焦气虚而闭者,十居八九。” 脾肾亏虚则气化无权,水道失司,致排尿不畅。治疗应以温补脾肾、益气通淋为法。本研究中隔物灸选取关元、气海为任脉要穴,可温补下焦、益气固脱;肾俞、脾俞分别为肾、脾之背俞穴,能健脾益气、温肾利水;三阴交、足三里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诸穴共奏脾肾双补、通利水道之效。生姜性温,可温经散寒、助阳通脉,作为隔物既能增强艾灸温通之力,又能防止艾灸灼伤皮肤。现代研究表明,隔物灸可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从而减轻排尿困难症状。综上所述,隔物灸能有效改善脾肾气虚证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不畅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06-11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2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