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作者

罗立森 李磊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900

中图分类号: TU75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土建工程的迅速发展,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土建项目中。从地基到楼层,从基础设施到公共建筑,混凝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复杂,涉及多个环节,若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强度不足等严重后果。因此,掌握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确保施工质量,对于提高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1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尤其是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等,主要依赖于其配合比的设计。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不仅能保证混凝土的使用性能,还能降低材料浪费,提高施工效率。首先,水泥的选择是设计配合比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水泥的种类和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对于普通建筑,可以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而对于地下或需要更强耐久性的项目,则应选用抗硫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此外,水泥的水化热、强度增长特性也是配合比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水灰比是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关键参数。水灰比过高,混凝土的强度会降低,过低则会导致施工困难,因此应根据混凝土设计的具体要求控制水灰比。通常,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其水灰比会相对较低,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骨料的选择与配比。骨料对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都有显著影响,合理的骨料粒径和级配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空隙率,确保其密实性。

1.2 混凝土浇筑工艺

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是影响其最终质量的关键环节。首先,混凝土浇筑时,要严格控制其均匀性,避免出现分层现象。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的厚度一般控制在30 厘米以内,并在每层浇筑完后立即进行振捣,以确保其密实性。振捣是去除气泡,增强混凝土密实度的必要步骤。过度的振捣可能导致混凝土离析,因此应确保振捣均匀、适度。另外,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设备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搅拌车或泵车是常用的设备,选择合适的设备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的初凝问题。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长时间停留,以免混凝土硬化提前。对于高空浇筑时,使用混凝土泵车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混凝土能够精准地达到施工位置。此外,防止离析和泌水也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混凝土离析会降低其强度,而泌水现象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进而影响最终的耐久性。因此,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工作性,避免过多的水分流失。

1.3 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养护是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过程。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养护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洒水养护、覆盖养护和使用养护膜等。洒水养护适用于干燥环境,可以通过持续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水分过快蒸发。而在湿润环境中,覆盖养护可以使用塑料薄膜等覆盖材料,减少水分蒸发,有助于确保混凝土水化反应的进行。温度控制是混凝土养护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高温天气下,水分蒸发过快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干裂,降低强度。因此,必须采取遮阳、洒水等降温措施。而在低温环境中,水化反应会变慢,需要使用加热措施来促进水泥水化,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形成。养护时间一般为7 天至28 天。对于一般建筑,7 天的养护已能达到设计要求,但对于要求更高的工程,养护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不足会导致水泥水化不完全,最终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必须确保养护的充分性。

2 混凝土质量控制

2.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受到原材料质量的影响,因此,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最终工程质量的基础。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等,所有这些材料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国家标准进行选材和检验。水泥作为主要胶结材料,其强度等级、凝结时间和水化热等特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最终性能,因此必须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并进行质量检验。骨料的质量同样至关重要,粗骨料的粒径、级配及其抗压强度等都需要达到标准,确保混凝土的结构稳定性。水是混凝土中的溶剂,水质的好坏会影响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必须选择无有害杂质的清洁水源。外加剂的使用也不可忽视,选择适合的外加剂不仅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还能提升其抗渗性、抗冻性等性能。因此,在混凝土施工前,所有原材料必须进行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以保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

2.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混凝土浇筑与养护阶段。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因此,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才能上岗,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执行每一项操作,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混凝土质量问题。施工管理人员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他们应全程监督每一环节,确保从混凝土浇筑、振捣到后期养护等工作都符合技术要求。尤其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确保振捣均匀、适当,防止出现空洞或离析现象,这些都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在浇筑过程中,应避免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保障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标准。施工现场还应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测人员,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避免因疏忽导致的质量问题。

2.3 混凝土质量检测与验收

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质量检测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初步养护后,必须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测,以确保其达到设计强度、耐久性及其他性能要求。常见的质量检测项目包括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抗冻性、耐久性等。抗压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通过标准试块的检测,可以评估混凝土的基本承载能力。抗渗性检测用于评估混凝土的密实性,确保其具备抵抗水分渗透的能力。抗冻性测试则特别适用于寒冷地区,评估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的性能表现。此外,还可以进行其他相关测试,如混凝土的坍落度、气泡含量等,全面了解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性能。在通过所有相关检测后,若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验收,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只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收,确保每一批次的混凝土都符合设计标准,才能为工程的长期使用提供保障。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是土建工程中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通过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总结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浇筑工艺、养护措施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要点。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不断提升施工技术,将是提高土建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工程人员应当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施工技术,以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最终实现工程的安全、耐久与高效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媛媛.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660-661.

[2]张荣明.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全面腐蚀控制,.2022.08.028.02.

[3]仇玉干.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0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