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AI情景的大概念教学

作者

黄瑶

重庆市辅仁中学校 4000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初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学科,“原子结构” 等微观概念的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大概念教学

大概念是指能够统摄学科知识、反映学科本质的核心概念,具有概括性、迁移性和统领性。大概念教学以大概念为核心,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初中化学中,“物质的构成” 是一个重要的大概念,而 “原子结构” 是 “物质的构成” 这一大概念下的关键知识点。通过大概念教学,学生能够将原子结构的知识与物质的性质、变化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孤立地记忆原子的构成等零散内容。

(二)AI 情景教学

AI 情景教学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智能仿真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逼真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探究、体验和学习的教学模式。

AI 情景教学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沉浸性能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增强学习的代入感;交互性可以使学生与情景中的元素进行互动,提高学习的参与度;个性化则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指导。在 “原子结构” 教学中,AI 技术可以将抽象的原子微观结构转化为直观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能画出 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 AI 情景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科技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 AI 技术创设一个微观世界的情景,学生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入这个情景。眼前出现一个神秘的球体,周围环绕着一些更小的粒子,同时伴有生动的语音提示:“欢迎来到微观世界,我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 原子。别看我小,我的内部可是很复杂的哦,你能探索出我的内部结构吗?”

此时,教师引出本节课的大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它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今天我们就一同探索原子的奥秘,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这一核心概念。” 这样的情景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2)探索原子的构成

探究学习:学生在 AI 情景中,可通过手势操作对原子进行 “拆解”。当学生点击原子时,原子逐渐分解,出现一个位于中心的较大球体(原子核)和围绕它运动的更小粒子(电子)。同时,AI 系统会显示相关信息:“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原子整体呈电中性?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大概念,从电荷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之后,AI 情景进一步展示原子核的构成,出现质子和中子,系统提示:“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的正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出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探究核外电子排布

在 AI 情景中,学生可以观察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情况。系统会展示氢原子、氦原子、氧原子等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动画,并提示:“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层能量越低。”

学生通过调整参数,观察不同电子层上电子数量的变化,探究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第一层最多排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 8 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 2 个)。随后,学生在 AI 系统中尝试绘制 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系统会实时反馈绘制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提示和讲解。

四、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验证基于 AI 情景的大概念教学在 “原子结构” 教学中的效果,选取两个平行班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班采用上述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时相同。通过教学实践,收集以下数据进行分析:

(一)学习成绩

教学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进行 “原子结构” 知识点的测试。实验班平均分为 85.6 分,对照班平均分为 72.3 分。实验班的优秀率(90 分及以上)为 45% ,对照班优秀率为 20% ;实验班的及格率为 95% ,对照班及格率为 78% 。数据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基于AI 情景的大概念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 “原子结构” 知识。

(二)学习兴趣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班有 88% 的学生表示对 “原子结构” 学习感兴趣,认为学习过程有趣且轻松;对照班仅有 52% 的学生表示感兴趣。实验班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学习积极性更高。

(三)课堂参与度

课堂观察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在情景探究、小组讨论、练习反馈等环节中表现积极,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次数较多;对照班学生则多处于被动听讲状态,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较低。

五、结论

本研究将基于 AI 情景的大概念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 “原子结构” 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创设 AI 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以大概念为统领,帮助学生构建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加深了对 “原子结构” 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刘瑞,王惠霖,袁绪富,等.基于学术性情境的大概念教学——以“原子结构”为例[J].化学教学,2023,(08):33-39.

[2]高宇,于颖.大概念视角下人工智能项目教学模式构建[J].基础教育课程,2023,(21):12-18.

[3]钱士舜.大概念视域下信息科技实验教学策略研究——以《数据的组织和呈现》实验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2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