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给排水施工技术研究
崔艳
天津泰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7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张,这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给排水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的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往往侧重于满足基本的供水和排水需求,忽视了对雨水的有效利用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城市内涝、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的生活安全。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创新的思路。
1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现状
1.1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建设
目前,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许多城市开始大力建设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在一些新建的住宅小区、商业建筑以及公共设施中,雨水收集装置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在建筑物屋顶设置雨水收集槽,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后,用于小区内的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也采用了透水路面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沥青等,使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在道路两侧设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设施,对雨水进行滞留、净化和利用。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效率,减少了城市雨水径流量,缓解了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
1.2 排水管网的优化与改造
为了适应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部分城市对现有的排水管网进行了优化与改造。一方面,加大了排水管网的管径,提高了排水能力,以应对强降雨时可能出现的大量雨水排放。另一方面,采用新型的排水管材,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玻璃钢夹砂管等,这些管材具有耐腐蚀、抗压强度高、密封性好等优点,能够有效减少管道渗漏和堵塞问题。此外,还引入了智能排水系统,通过在排水管网中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管网内的水位、流量等参数,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对排水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精准排水,提高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
1.3 城市水系的修复与保护
城市水系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调节城市气候、净化水质,还能作为雨水的储存和调蓄空间。因此,许多城市积极开展城市水系的修复与保护工作。通过清淤疏浚河道,恢复河道的行洪能力;拆除河道两岸的违章建筑,拓宽河道断面;建设生态驳岸,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对城市湖泊、湿地等水体的保护,划定保护区范围,严格限制开发建设活动,确保城市水系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通过这些措施,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2 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施工面临的挑战
2.1 施工技术标准不够完善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不同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导致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在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施工中,对于雨水收集装置的设计、安装以及雨水处理工艺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技术标准,使得一些项目在建成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由于缺乏对新型施工材料和技术的规范要求,施工单位在选择材料和技术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增加了施工风险和成本。
2.2 施工管理难度较大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给排水施工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包括给排水工程、道路工程、园林工程等,需要各专业之间密切配合、协同作业。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专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往往会出现施工顺序不合理、交叉作业冲突等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通常与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步进行,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涉及到交通疏导、居民搬迁等诸多问题,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
此外,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工期较长,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天气、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施工管理的不确定性。
2.3 公众参与度不高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然而,目前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度和理解度还不够高,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公众参与度不高。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居民对施工项目存在误解和抵触情绪,认为施工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阻力。此外,由于缺乏公众的监督和反馈,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忽视一些细节问题,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
3 提升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施工技术的策略
3.1 完善施工技术标准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和完善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施工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明确各项施工技术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为施工单位提供科学、统一的指导。组织行业专家对新型施工材料和技术进行评估和论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确保新型材料和技术在施工中的合理应用。加强对施工技术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施工单位和从业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和执行能力,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定期对施工技术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及时总结工程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适应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3.2 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
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协调机制,成立由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管理团队,加强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施工前,组织各专业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顺序和施工要求,避免施工冲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加强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协调,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场地,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3 提高公众参与度
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海绵城市的知识和理念,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和理解度。鼓励公众参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公众充分了解项目的建设内容和意义,增强公众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建立公众监督反馈机制,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公众反映的问题,接受公众的监督,确保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让公众亲身体验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好处,激发公众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论
海绵城市理念为市政给排水施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通过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积极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优化排水管网、修复和保护城市水系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给排水状况,提高了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仍面临着施工技术标准不够完善、施工管理难度较大、公众参与度不高的挑战。为了提升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施工技术水平,需要完善施工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提高公众参与度。
参考文献:
[1]王毅.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工程道路给排水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5,52(04):75-77.
[2]宋建伟,巩臣.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给排水施工技术优化方案[J].城市开发,2025,(02):136-138.
[3]刘英君.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给排水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4,9(1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