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水平的技术措施
王伟虎
身份证号码:642226198309120433
引言
地表水环境容量有限,甚至部分地区并不存在纳污水体,但在生产过程中对水的需求量却巨大,同时也会生产出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水的污染物组成成分十分复杂,对环境产生严重威胁。污水处理在给排水工程行业中,具有处理难度大、排放量大的特点,且污染物浓度高,针对此种发展现状,应当积极寻求成本低、效益高的污水处理工艺,以此实现工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给排水工程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提供支持。
1.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1.1 生物活性炭法
生物活性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活性炭自身的吸附特性,在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在微生物降解作用下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该方法主要包含挂膜、运行两个环节,活性炭挂膜一般采用生物自然挂膜法或沉淀挂膜法,其中生物自然挂膜法是保持适宜的水体温度和流量,使微生物随时间繁殖增长形成生物膜;沉淀挂膜法是先引入接种液使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再引入营养物形成纤维状的生物膜。完成挂膜后,需要保持填料、溶解氧含量稳定,进行反冲洗作业,通过合理控制作业频率与强度创造微生物生长条件,去除污水中的 COD、氨氮、有机污染物等物质。
1.2AB 污水处理工艺
这一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处理环节并未设置初沉池等设施,是一种高负荷的污水处理方法。AB 污水处理工艺也被称为吸附生物降解方法,通过将曝气池整体划分成为 A、B 两个高低负荷阶段,通过设置专属回流系统以及污泥沉淀,将污水进行两段式处理,不仅具备较高的去污效率,也能确保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曝气池的 A 段所应用的是活性污泥,其具备絮凝沉降以及易吸附的特征,可将市政污水中间的有机物进行吸附,为了充分发挥活性污泥的吸附、降解作用,需要尽可能地降低回流的出水负荷水平,为此所选择的吸附生物主要为泥龄并不长的群落细菌。曝气池的 B 段则是处于低负荷段,其污水处理方法与常规性的污泥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相似性。AB 污水处理工艺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应用优势为电力资源消耗程度低,市政污水处理成本较低。但由于该工艺出水水质浓度相对较高,脱氮除磷的应用效果并不佳,因此只能用于出水水质要求不高的工程项目。
1.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能够固定优势菌种的应用,经过固定以后,细胞抗毒性能力明显强化。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能够使得生物反应器类原类生物细胞纯度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能够保证针对性菌种数量,减少污泥量,使得反应器工业分离效果得到保障,从而有效提高氨氮与难降解物质的去除率。好氧生物流化床法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废水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但由于不同菌种的物质氧化分解效率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废水成分构成较为复杂,所以在处理废水时,单一菌种无法保障最终的处理效果。因此在处理废水时,需要结合污染物复杂特点,筛选优质菌种,提高处理效率。
2.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水平的技术措施
2.1 污水系统设计要点
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在中国,集中处理的方法更为流行,集中处理的优势在于考虑到污水变化的灵活性和影响,本着稳定、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设置工艺流程,并在工艺中设置多个超驰管,使工艺流程灵活多变。集中处理的问题在于,存在处理技术落后、环保监管不足、污水配套管网陈旧、污水处理技术不达标、污水处理厂运行不稳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分散处理的优势在于处理占地面积小,省去排水管道系统的建设,基本建设和运营投资小。尽管分散处理设施的运营成本较高,折旧期较短,但就短期运营成本而言,其相对于集中处理设施,优势并不明显。然而,随着分散处理装置市场的不断成熟,其材料和运营成本不断降低,分散污水处理的最小经济规模也将下降,能够补足集中处理的部分问题。污水处理应与集中化、分散化处理有效结合,通过集中处理强化分散处理效果,通过分散处理弥补集中处理不足,结合当地要求与实际情况,项目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法,达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效果。
2.2 革新污水处理技术
对 MBR 工艺、MBBR 工艺等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持续的优化、创新,是提升污水治理能效的重要途径。工作人员要根据污水处理需求和工作条件合理选用污水处理技术,并运用先进的工作理念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适当优化,使其更加符合污水处理的实际要求。比如为了提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通常采用 MBR 工艺或强化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其中,MBR 工艺性能优秀、效果稳定,综合生物处理和膜处理的优点,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该工艺的优点在于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无需建设二沉、过滤等多个构筑物,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剩余污泥排放小,去除效果好。同时,该工艺可进行模块化设计,实现自动化控制。而强化二级处理 + 深度处理工艺在二级处理阶段通常选用脱氮除磷生物膜法,曝气生物滤池容积负荷率高且可采用模块化设计,但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耗药量大,产泥量高,而厌氧-缺氧-好氧除磷工艺成本低、出水水质好、耗电量小,在经济和技术上具有一定优势。总体来说,MBR 工艺的出水稳定性更好,可以适应各种水质,但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更高,应根据污水处理实际需求、用地条件等情况来选择更加适合的污水处理工艺。
2.3 落实竣工检查
为进一步了解给排水施工的实际质量,通常在安装施工后,对给排水管道进行试压,根据管道功能选择水压或气压,全面检查管道连接部位的密封效果,并记录压力试验和检查结果。例如,当给排水管道安装所用材料为 PPR 时,安装后需要进行两次压力试验。首先是在管道仅进入建筑物内之前,对其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以确保管道牢固密封。在安装完成后,对建筑物内的管道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检查所有管道是否泄漏,以及管道连接处是否漏水。此外,必须了解,在给排水管道进行试压时,管道需要承受的实际压力约为日常工作压力的两倍,主要是为了保证所有管道的质量和性能,以避免后期投入使用后泄漏对建筑物的影响。如果给排水管道堵塞,大多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个人疏忽,导致管道内杂物意外进入,限制给排水管道的使用效果。因此,可要求所有人员提前增强意识和责任感,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杂物进入管道的可能性。
结束语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留给人类能够应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为此需要积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问题的产生。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效果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给城市居民创造出优良的水环境,市政工程人员需要了解并应用污水处理工艺,提升污水处理技术与市政排水系统的契合性,逐步优化城市内部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提升污水循环处理利用程度,同时需要完善市政给排水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的污水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槟强.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污水处理关键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21(12):313-314.
[2]徐虎林.给排水污水处理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解析[J].新型工业化,2021,11(05):46-47+51.
[3]靳海珠.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05):226.
[4]李伟,王静.谈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的技术及发展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7):168.
[5]谢富强.市政给排水节能设计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9.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