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医院检验科常见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作者

陈苗苗

兰州市西固区中医医院 甘肃兰州 730060

引言

医院检验科是帮助确认疾病情况的重要科室,通过对病人的血液、尿液、体液等标本的检测,为疾病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关键依据。然而,检验科工作环境复杂,工作人员在标本采集、处理、检测及废弃物处置等环节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各类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和检验项目的增加,安全风险也随之上升。因此,全面了解检验科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对保障工作人员健康、维护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医院检验科常见危险因素分析

1.1 生物性危险因素

生物性危险因素是检验科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主要来源于患者标本中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这些危险存在范围较广,对医护人员的安全威胁较大。例如乙肝病、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会通过血液传播,可通过针刺伤、黏膜接触等途径感染工作人员。例如,针刺伤是导致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单次针刺暴露后感染 HIV 的概率约为 0.3% ,感染 HBV 的概率可达6%-30% 。再比如,一些化验过程中需要经过离心、开盖、移液等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标本中的微生物可能形成气溶胶,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通过气溶胶传播,吸入后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感染肺结核[1]。

1.2 化学性危险因素

检验科在检验过中需要用到多种化学试剂种类繁多,包括有毒、腐蚀性、易燃易爆物质,操作不当可能引发中毒、灼伤或火灾等事故。例如苯、甲醛、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具有神经毒性和致癌性,长期接触可能损害肝肾功能;氰化物、砷化物等剧毒物质一旦泄漏,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或误吸导致急性中毒。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等强酸强碱试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果不慎溅到皮肤或眼睛,可造成严重灼伤;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使用不当可能产生刺激性气体,损伤呼吸道黏膜。

1.3 物理性危险因素

物理性危险因素涵盖机械损伤、辐射等,可能直接或间接危害工作人员健康。检验科的一些检验设备具有辐射性,在特殊检验项目中如果防护不当,可导致工作人员受到内、外照射,长期暴露可能引发白血病、癌症等疾病;X 射线设备、紫外线消毒灯的不当使用也会对皮肤和眼睛造成损伤。此外,机械损伤也是比较常见的威胁,例如,离心机高速运转时若试管破裂,碎片可能飞溅伤人;采血针、手术刀等锐器使用后未规范处理,易造成针刺伤。

2.医院检验科防护措施分析

2.1 生物性危险因素防护

对于生物性危险因素,做好防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检验操作的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根据操作风险等级,正确佩戴各种防护装备,例如医用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等,是常见的防护装备。如处理高风险标本,如 HIV 阳性血液,需穿戴双层手套和防护服;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时,避免手臂频繁进出柜内,防止气溶胶外溢。

第二,规范检验操作流程。作为检验人员,需要对检验的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从源头上减少危险发生。要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例如接触标本前后、脱卸防护用品后均需进行手消毒;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和安全型采血针,减少针刺伤风险;离心标本时确保离心机平衡,并等待完全停止后再开盖。

第三,对环境进行有效消毒。医院检测科的卫生要求较高,做好环境消毒可以从源头 u 上减少安全威胁。例如,每日对工作台面、仪器设备进行清洁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或 75% 乙醇擦拭;对于检验科的地面,则可以采用湿式清扫,污染后立即消毒;同时要定期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或过氧化氢雾化消毒[2]。

第四,对于职业暴露情况要进行应急处理,在检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职业暴露情况,为了避免危险加剧,医院检验部门应该要制定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发生针刺伤或黏膜暴露后,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如挤压伤口、冲洗黏,防止危险扩散,并及时报告、评估暴露风险,必要时进行预防性用药和医学观察。

2.2 化学性危险因素防护

第一,做好试剂管理。为保证检测试剂被妥善安全保管,可以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建立化学品台账,详细记录试剂名称、数量、使用情况,对于有毒以及具有腐蚀性的试剂,应存放在通风橱或专用储存柜中,避免与易燃物混放。

第二,安全检测操作。检测过程中如果需要用到一些化学药剂,应坚持安全的检测流程,例如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使用化学试剂,操作时佩戴防毒面具、防化手套和防护围裙,稀释浓硫酸时,应将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严禁反向操作。

第三,做好应急管理。为更好地应对化学性危险,需要做好应急管理,准备各种应急所需的产品。例如,配备洗眼器、紧急喷淋装置和中和剂,一旦发生试剂泄漏或灼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根据试剂性质进行中和处理;再比如,实验室应设置消防器材,定期开展火灾应急演练。

2.3 物理性危险因素防护

第一,做好机械损伤预防。在检测过程中会使用大量机械设备,为防止机械损伤,要规范使用各种设备。例如,使用防碎离心管和耐冲击玻璃器皿,使用锐器之后应立即放入防穿刺锐器盒,严禁回套针帽。

第二,加强辐射防护。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逆转的,对于放射性检验科,应做好严格的辐射防护工作。放射性核素操作需在专用实验室进行,工作人员穿戴铅防护服、铅手套等防护装备,在检验科室比心做好 X射线设备设置警示标识,非操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区域。与此同时,要定期对辐射剂量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剂量超标,则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3]。

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检验科的安全防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多方面风险。在医院检验科的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各种危险的管理,做好检测试剂、检测环境安全管理,规范检测工作流程,加强人员培训,从而提高检验科的安全水平,保护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杨丰梅.浅析医院检验科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上半月,2015(11):14-15

[2]许秀芹,秦树红,戴翔.临床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监控措施[J].社区医学杂志,2011(24):36-37

[3]林秋毓.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探讨[J].健康前沿,2018(0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