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生命,启迪未来
倪文卓
启东市大同幼儿园 226200
认识生命、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追求是人类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历史命题。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浅薄的时代,逐渐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在追求生命终极意义的道路上迷失。因此,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是迫切且必要的。本文将探讨在现代教育背景之下,探讨幼儿生命教育,从帮助幼儿构建生命教育经验的角度提出可行策略。
一、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树立合理的生命教育价值观念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个体而言固然是最重要的,在传统中国,儒家的生死观念是主流观念。儒家学说中更是把仁、义、礼、智信概括为典中之典,儒家讲究生固可贵,但义重于生。传统中国社会更重视人的人生价值,这并不代表不重视人的生命,而是不以人的自然生命价值为最高价值。前有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生与道义面前,义无反顾的以身殉道。后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年绝唱。
当今社会文化思潮百花齐放,我们越来越摆脱传统儒家思潮的束缚,在功利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催化下,道德问题频发,人们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不停摇摆。反生命行为频发,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作为当今社会一份子,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应当积极构建正确的生死价值观,不再谈死色变,能够站在死亡的角度理性看待生的意义,总结和提出生的方法论。
二、开展多元化生命教育,创设生命教育的环境
幼儿的生命教育大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幼儿与自我关系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的开展,让儿童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认识自己的生命,知道生命的不可逆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幼儿与社会关系的教育,通过过生命教育,让儿童充分尊重他人的生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们的冲突,遵守社会规范,培养道德感和正义感;幼儿与自然关系的教育,通过社会教育培养幼儿对自然众生命的探索欲和兴趣,让幼儿逐渐养生命共同体的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绘本阅读、植物种植、艺术欣赏、主题课程等,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通过使幼儿在真实的体验中感知生命存在的价值,如引导幼儿参与借助绘画、手工制作的方式,展示他们对环境的关注和热爱。通过角色扮演、情感故事等活动引导幼儿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同理心。组织户外探索、参与环保活动,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大自然,观察和发现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主动提供设置探究角度或者自然观察台、放大镜等观察工具,鼓励儿童主动观察探索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科学精神,体验生命的奇迹。
三、在实践中学习和扩展、总结生命教育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一生打好基础,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教师应当在保护幼儿生命的同时,配合开展生命教育,从小培养幼儿积极正向的生命观,让幼儿能够萌发对动植物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关爱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是贯穿人生命始终,使人成为完整的人的活动。幼儿阶段,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幼儿虽然身心发展上的不成熟,但拥有着最敏锐的感知能力,幼儿同样也是自然生命和设计生命的集合体。生命教育在时间上有着紧迫性,幼儿在能够初步理解抽象概念和去自我中心化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机,要对幼儿进行科学的生命教育,要在以幼儿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情况下进行。教师和家长应当抓住教育时机,充分尊重学前儿童观身心发展特点,在对其生命特点的基础之上,引导其对自然对生命的感知,促进幼儿生命的和谐发展。
四、运用植物种植活动对幼儿展开生命经验构建
学前期是幼儿习得技能以及形成正确认知的关键期,这时进行的生命教育往往对幼儿的生命观起到奠基性的作用。针对生命教育过度理念化,试探在将生命教育理念下沉到具体教育活动。让幼儿观察、感受植物的生长和消亡,形成幼儿对生命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感悟,培养幼儿初步的生命责任感。以及讨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的植物种植活动对构建幼儿生命经验的影响。
教师在开展种植活动之前应当考虑幼儿园的现有资源、所需要的种植工具、季节、温度、种子的发芽率、生长周期、毒害性、存活率等再者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为其挑选不同的植物,种植养护难度应当略高于幼儿的发展水平。例如针对小班,教师可以为其挑选生长周期快、容易存活、特征显著且容易识别的根茎类植物。针对中班,可以选择一些种植程序略多,生长变化略慢的仙人掌、多肉植物等。幼儿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相对有自己的主见,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会花费更多精力、养护程序相对复杂的植物,例如向日葵等。
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幼儿对种植活动的好奇心,让幼儿自主选择想要种植的植物,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所要种植的植物,帮助幼儿准备种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在种植活动中采用观察、记录、测量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对生命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探究能力。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观察的引导,如大小变化、干湿程度、颜色变化、根茎叶的变化、气味变化等,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植物进行观察,并要求幼儿以口头叙述、绘画等方式按照规定的日期对植物进行记录,分享观察后的喜悦和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也不免出现部分植物未能顺利生长的情况,使幼儿出现挫败情绪,这是教师应当抓住教育时机,做有效的补救措施,让幼儿感受生命的脆弱,引导幼儿对问题进行正确归因,说出难过的心情等。同时引导幼儿引发对生命的珍惜和同理心。
在幼儿体验植物从生长到凋谢的全部过程之后,教师应当对幼儿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和总结,组织幼儿对植物种植活动进行分享或者反思,鼓励幼儿将自己种植的植物的过程和体会与他人分享,体会植物生命的变化与发展,感受自己与植物生长消亡结果的关系。让幼儿感受生命的神奇,知晓生命的不可逆性。
学前阶段对幼儿开展的生命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幼儿个体的关怀,让幼儿亲自实践获得生命经验。利用种植活动,不仅造价低廉、安全它更能使幼儿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对植物萌发强烈的情感,在幼儿零散的认识当中通过这种原始真实的情感引导幼儿形成对生命的深刻认识,感受生命、爱惜生命.
总而言之,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也是教育发展所追求的。生命教育在大陆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云峰,冯维.论幼儿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及实现途径[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6):5.DOI:10.3969/j.issn.1004-4604-B.2006.06.004.
[2]王炜.正视幼儿生命教育[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5,000(007):1-1.DOI: 10.3969/j.issn.1005-3476-B.2005.07.001.
[3]顾金裕.绘本阅读与幼儿生命教育——以绘本《我永远爱你》为例[J].女报,2023(10):0172-0174.
[4]朱宣谕.利用家园共育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指导[C]//第二届创新教育与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2022.
作者简介:姓名:倪文卓,出生年月:1999 年9 月 28 日,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苏启东,学历:本科,职称: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