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数据质量管理研究
张海英 鲁绍乾
昭通市生态环境局镇雄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 云南昭通 657200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引下,生态环境的基础性、根本性影响愈发凸显。生态环境容易受到各种生产生活因素的干扰影响,包括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或者生产废弃物排放等,扎实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工作,能够动态把握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从而更好掌握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元素分布情况,对生态环境政策的优化及配套措施改进都有显著成效。由于生态环境包含内容特别多,涉及到领域非常广,生态环境监测实验会有大量的数据,保障好实验数据的质量对监测实验的精准性、客观性有重要意义,一旦数据质量管理不达标,容易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误判。
1 质量管理加快体系化建设
根据生态环境监测实验需要,制定科学严谨的数据品质管理实施方案,明确数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增强数据管理的针对性,确保实验数据能够全面反映生态环境情况,具备良好的代表性[1]。实验室数据管理必须要遵循标准化、规范化及系统化要求,才能确保监测实验开展上更加顺畅高效。首先,不断优化管理系统,要确保系统对实验设备、环境、人员及流程等的有效覆盖,跟进实验样本保存、移交等需求,满足实验数据收集、分析、提交等需要。其次,深刻认识管理问题所在,更好把握环境保护监测实验中的数据管理难点,更好服务于实验室管理评审及内部审核工作。
2 抓好实验室环境管理事项
深刻认识实验室环境对实验的影响,高质量把控好实验室环境要求,消除环境可能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影响,以过硬的实验室环境质量满足各项检查验收需要。首先,必须要确保实验室布局合理,妥善区分实验区与非实验区,不能让两者相互干扰影响。实验区当中,要严格按照现行技术标准及监测要求做到精细化区分,确保系列监测活动的独立开展、有序进行[2]。其次,务必确保监测实验室环境的干净卫生,将相关的实验器具做到有序摆放,不能在实验室当中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除此之外,还需要严格管控实验室当中的火源、水资源、电力设备等,避免管控不到位出现安全事故。
3 严格管理实验仪器设备
在生态环境监测实验中,要应用到不同类型仪器设备。对任何应用于实验的仪器设备必须要科学有序管理,才能保障监测实验获取到的数据更加精准。首先,要保证应用于实验的仪器设备数量足够,还要对标各项规定与标准,结合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从采样、预处理等诸多环节指导仪器设备管理事宜[3]。其次,认证对待实验用仪器设备的调整与测量,而且还需要制定更加精细化的审查方案,才能让仪器设备在不同实验环境下的精准度、稳定性,依托实验对生态环境更好监测。
4 全方位监督监测实验过程
认真做好监测实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确保各项实验要求落到实处,才能让实验数据得到更好保障。负责监测的实验人员,要明确监管要求,从严把握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弦线。为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实验成效,必须要全方位对监测关联人员、设施、设备、材料等的系统性摸底,才能在监测实验过程监督上不留死角,精准把握具体要求。监测任务实施中,必须要把握好现场管理与实验室检查两个方面。对于样本收集、存储等环节,必须要及时进行监督,详细记录有关数据,还需要对实验当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废水等妥善处置,才能消除对生态环境监测实验数据的潜在影响[4]。完成监测后,必须要对实验数据更加深刻的解读、剖析,确保实验数据更加全面与准确。还需要撰写专门的实验监测报告,既总结监测情况,也能
够预判后续的发展趋势。
5 切实做好数据审核工作
通过对监控数据的仔细审查,能够更好对标环保检查要求,遵循好各项技术标准。审查内容包括初始记录、测试流程、数据处理等,重点从准确性上落脚,可更好把握监测数据的获取合理性,能够让监测数据更可靠、更具代表性。对关联数据信息必须要仔细检查,重点核实超出标准要求获取到的数据信息。
6 培育高水平生态环境监测及管理队伍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监测实验室工作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要构建高水平的实验室人员队伍,并强化对监测实验全过程的有效管理。首先,基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要深刻认识监测实验人才队伍的重要性,从现有的环境监测队伍中选拔有志于从事实验工作的精干力量,发挥好他们的生态环境监测经验优势,确保在监测实验开展上拿捏更加到位、精准。其次,拓宽基层生态环境监测实验人员来源渠道,既要积极吸收年轻大学生人才,也要加强与第三方社会机构等的联动,通过吸纳新鲜力量加入,持续搞活基层生态环境监测实验环境[5]。还需要加大对从事监测实验工作人员的资质资格考核,确保做到持证上岗。
7 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实验数据评价
开展监测实验数据评估,要重点从代表性、准确性、相似度既全面性等切入,对现有的数据评估手段持续优化,深挖监测实验室当中数据管理的问题。负责数据评估的人员必须要强化专业解读、深层研判能力,力争实现关联内容与指标的有效整合、全面解读与科学评估,以此加快监控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具体评价当中,对单一评估手段做好整合,探讨更具实用性的多元评估手段,满足实验数据全方位、系统性分析需要,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决策提供更有力支持[6]。
结束语: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要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夯实生态环境保护根基,才能确保高质量发展真正落到实处。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要做好监测实验室数据管理工作,强化对实验室数据的管控,才能确保监测实验的代表性、可信性,数据管理不到位,容易在监测实验上出现错误,严重干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优化改进,难以发挥监测实验的指导引领作用。为此必须要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数据管理,才能更好助力生态环境保护走深走实。
参考文献:
[1]郑鑫.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以山西省水污染环境监测为例[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4,(09):64-67.
[2]王维大,姜庆宏,李玉梅,等.新工科建设驱动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6):19- 20+23 .
[3]黄诗磊.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数据质量管理研究及优化措施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21):76-77+80.
[4]梁雪群.探讨样品采集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误差控制与质量提升[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22):75-77.
[5]杨玺,王筝,周军.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效能转化——以十堰生态环境监测为例[J].绿色中国,2025,(01):91-93.
[6]曹远鑫,张笑欣,章智洁,等.科教融合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以洪泽湖 流 域 新 烟 碱 类 农 药 污 染 特 征 研 究 为 例 [J]. 广 东 化工,2025,52(03):163-16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