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嘉兴市水果冷链韧性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

朱佳 王琳煜 向君豪 史圳浩 刘博文

嘉兴大学商学院 浙江省嘉兴市 314400

嘉兴市作为长三角重要的水果产区和集散中心,2022 年水果产量达 45.4 万吨,冷链物流需求旺盛。然而,当前冷链物流面临冷库容量缺口大、设施老旧、网络布局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水果损耗率较高(约 15%-20% ),远高于发达国家( 5%-10% )。提升冷链韧性不仅能保障水果品质,还能降低经济损失、促进农民增收。

一、嘉兴市水果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一)冷链物流网络布局

嘉兴市致力于构建一个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冷链物流网络,规划建设“1 个市级一级中心仓、5 个县级二级中心仓、一批三级村镇产地预冷仓、全覆盖的配送中心网”。市级一级中心仓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大规模存储与高效调配的功能,整合区域内的冷链资源;县级二级中心仓作为区域节点,协助一级中心仓进行货物的集散与中转,增强区域内的物流辐射能力;三级村镇产地预冷仓深入水果产地,在源头对水果进行预冷处理,最大程度保持水果的新鲜度,减少损耗;全覆盖的配送中心网则如同毛细血管,确保冷链产品能够快速、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中,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无缝对接。

(二)核心能力测度分析

1.设施设备能力:

嘉兴市目前拥有总库容为 9.67 万 m3 的冷库,总容量达到 2.16 万吨。然而,在日常运营中,温度波动高达 ±2% ,这远超过了行业标准规定的 ±0 .5% 。如此显著的温度波动对水果的保鲜效果有着重大影响。以葡萄为例,在其理想的- ⋅1~3% 储藏条件下,温度的大幅波动会加速其新陈代谢,导致果实变软、甜度降低,从而缩短了保鲜期。

2.运输配送能力:

嘉兴市目前配备有冷藏车 300 余辆,但在需求高峰期,运力缺口达到20% 。这导致在水果运输旺季,部分水果无法及时送达市场,造成供应延迟,影响市场价格和销售利润。同时,运输准时率仅为 82% ,远低于行业标杆的 gneqq5% ,而货物破损率高达 3.2% ,高于行业标准的 ⩽1.5% 。以草莓运输为例,由于运输不及时和途中颠簸,部分草莓到达市场时已经出现腐烂、压坏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产品品质,也损害了客户体验,降低了冷链物流的服务质量。从量化指标来看,车辆满载率为 68% ,空驶率达 32% ,主要原因是路线规划不合理。不合理的路线规划不仅浪费了大量运输资源,增加了运输成本,还降低了运输效率。

(三)拓扑指标测度分析

1.网络连通性:

嘉兴市的水果冷链物流网络由 25 个节点构成,包括 1 个中心仓库和 8个配送站。然而,平均路径长度达到 3.2 跳,超出了理想的最大值 2.5 跳。过长的平均路径导致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经过更多中转环节,这不仅延长了运输时间、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因多次装卸而损害水果,影响其品质。例如,从产地到销售地,水果可能需要经过多个配送站的中转,这不仅延长了运输时间,还降低了新鲜度。

2.节点重要性:

以市级中心仓为例,度中心性为 48% (全网最高),这意味着市级中心仓与网络中近一半的节点有直接连接,在物流运输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中介中心性为 62% ,表明大量的最短路径都经过该中心仓,它在物流流通中承担着关键的中转角色。流量集中度为 45% ,说明该中心仓处理的物流流量占比较大,整个网络对其依赖程度较高。

3.网络鲁棒性:

通过模拟测试发现,随机移除 10% 节点时,配送准时率下降 35% ,远超行业平均的 ⩽15% 。这表明嘉兴市水果冷链物流网络在面对部分节点故障等突发情况时,配送准时性受到极大影响,无法保障水果及时送达市场。蓄意攻击中心仓时,全网瘫痪时间长达 8 小时,恢复能力不足。

二、冷链物流韧性提升路径二维度

冷链物流系统的韧性提升需要从技术创新与冷链物流系统构造优化两方面协同推进。结合新冷鲜技术、云仓模式及第三方高质量仓储的整合,可显著增强系统在应对风险、适应动态需求及保障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能力。以下从技术与冷链物流系统构造两个维度展开分析:

技术维度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生活品质需求提升,农产品消费呈现显著的高端化趋势。调研数据显示,有 87.3% 的被访消费者表示购买过冷鲜水果或冷鲜蔬菜;回答没有购买过冷鲜水果或冷鲜蔬菜的消费者比率只有 12.7% 。结果表明,冷鲜水果和冷鲜蔬菜相对于常温水果和常温蔬菜来说具有明显的产品特色和卖点,在生活节奏较快的大中型城市有着广泛的消费需求和市场拓展空间。[1]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新型冷链物流技术凭借物联网传感器、动态温湿度把控、气体成分把控等创新手段,通过降低能耗的波动情况与延长货品保鲜时段,大幅增强了水果运输的效能与保鲜效果。冷链物流系统实施数字化转型接入,依靠物联网、大数据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水果冷链运输全流程的智能巡查与动态优化升级。物联网技术跟水果包装信息系统与云仓技术相结合,优化算法和分布式冷库网络缩短了运输时效,切实防范断链风险。

(二)对策建议

第一,源头预冷网络构建。以特色水果产区为对象,构建“固定 + 移动”结合型预冷设施体系,采用推广智能化移动冷库与真空预冷技术的方式,完备面向小型农户的预冷社会化服务体系,达成“田间预冷-集中贮藏”的顺畅衔接,建议利用供销社基层网络搭建预冷资源共享平台,着重处理小规模种植户源头的损耗麻烦。

第二,智慧仓储体系升级。构建“中心仓 卫星仓”的三级仓储网,推进果蔬智能冷链等榜样项目的建设,实施存量冷库的数字化改造项目,着重升级封闭式作业月台、温控追溯系统等相关设施,提议制订“常冷双模”仓储标准体系,增强冷链仓储的应急物资供应能力,增强应对市场波动的缓冲能力。

(三)研究展望

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冷链韧性与碳减排的协同路径,结合嘉兴“双碳”目标,研究绿色能源在冷链中的规模化应用,为长三角地区农产品冷链提供可复制的“嘉兴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刚强,王海森,岳子洋,等.客户数字化转型、供应商碳减排与碳信息披露迎合[J].中国工业经济,2024(08):123-136.

[2]李向荣,苏一涵,康文华.供应链关系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2024(10):51-58.

[3]张琳琳.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智能冷链物流系统设计[J].集成电路应用,2025,42(01):45-52.

[4]杨伟,汪文杰.数字化转型对组织韧性的影响[J].管理评论,2024,36(08):200-211.

*本文是 2024 年度嘉兴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A1)项目“嘉兴市水果冷链韧性提升路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