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服务区改扩建工程中的既有设施利用与成本控制研究
段智超
甘肃省高速公路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引言:
随着高速公路交通量持续增长,既有高速服务区在功能、容量等方面逐渐难以满足需求,改扩建工程成为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然而,改扩建过程中常面临资源浪费、成本超支等问题,既有设施利用不足是核心症结之一。因此,研究如何科学利用既有设施以有效控制成本,对推动高速服务区改扩建工程高质量开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速服务区改扩建工程中既有设施利用的价值与现状
1.1 既有设施利用的核心价值
在高速服务区改扩建工程中,既有设施利用具备多重核心价值。从资源节约角度,可减少对土地、建筑材料等资源的消耗,避免既有设施因拆除产生的浪费,符合绿色建设理念;从成本控制层面,能降低新建设施的投资成本,减少拆除、清运等额外费用支出,直接助力工程成本优化;从工程效率维度,依托既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可缩短建设周期,减少施工对服务区正常运营的影响,保障交通服务的连续性。
1.2 既有设施利用的现存问题
当前高速服务区改扩建工程中,既有设施利用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前期评估不全面,部分项目对既有设施的结构安全性、功能适配性等评估流于表面,导致部分可利用设施被误判为需拆除,或部分存在隐患的设施被盲目保留,后续需额外投入整改成本。其二,功能衔接不足,既有设施与新增设施在功能布局、运营流程上缺乏统筹规划,出现设施功能重叠或服务断层现象,降低既有设施利用效率。其三,改造技术局限,部分既有设施因建设年代久远,与现代服务区的技术标准、环保要求存在差距,而改造技术的缺失或不成熟,使得这些设施难以满足改扩建后需求,被迫放弃利用。
二、高速服务区改扩建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2.1 前期规划阶段的成本控制
前期规划阶段是成本控制的源头环节,对工程整体成本影响深远。在该阶段,需明确工程建设目标与规模,避免因目标模糊导致后续建设内容随意调整,增加成本。同时,要做好资金预算编制,结合既有设施利用方案,细化各项费用支出,确保预算精准性。此外,需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建材、设备等价格波动趋势,合理安排采购计划,规避因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风险,为后续成本控制奠定基础。
2.2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成本消耗的主要阶段,需加强多方面管控。在人员管理上,优化施工人员配置,提高劳动效率,避免人力浪费;在材料管理方面,建立严格的材料采购、验收、使用制度,减少材料损耗,控制材料成本;在设备管理上,合理安排设备租赁、使用与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使用成本。同时,要加强施工进度管理,避免因工期延误导致的人工、设备租赁等费用增加,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有效控制施工阶段成本。
2.3 运营维护阶段的成本延伸控制
运营维护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工程成本控制的延伸。在高速服务区改扩建完成后,需结合既有设施与新增设施的特性,制定科学的运营维护方案。对于既有设施,根据其使用年限与损耗情况,合理安排维护周期与费用,避免因维护不及时导致设施损坏,增加维修成本;对于整体设施,优化运营管理流程,降低能耗、人工等运营成本。通过运营维护阶段的成本控制,可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提升项目综合效益。
三、基于既有设施利用的高速服务区改扩建成本控制策略
3.1 完善前期评估与规划体系
构建完善的前期评估与规划体系,是基于既有设施利用实现成本控制的首要策略。一方面,需组建由结构工程师、造价师、运营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评估团队,而非单一技术人员评估,对既有设施开展多维度全面检测:结构安全上重点核查主体框架耐久性、承重极限,功能性能上测试水电系统运行稳定性、空间适配性,环保指标上评估既有设施能耗等级、污染物排放情况,最终形成包含可利用设施清单、改造优先级、风险点的详细评估报告,为方案制定提供精准依据,避免因评估片面导致后期改造返工。另一方面,将既有设施利用深度融入整体规划,打破“先拆后建”的传统思维,在规划阶段就明确既有设施与新增设施的功能分工与空间衔接;同时预留弹性空间,如在既有停车场边缘预留管线接口,便于后续增设充电桩,减少因规划调整产生的二次施工成本。
3.2 创新既有设施改造技术
创新既有设施改造技术,是突破技术局限、提升既有设施利用水平的关键,也是降低改造成本的核心路径。针对不同类型的既有设施,需研发针对性适配改造技术:对于老旧建筑设施,摒弃传统“大拆大改”模式,采用模块化改造技术,在保留主体结构这一核心前提下,通过工厂预制轻质隔墙、装配式吊顶等构件,现场快速组装更换内部构件,同步优化空间布局。对于管网、电气等隐蔽性设施,引入智能化改造技术,如为既有供水管网加装智能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测泄漏情况,为管网修复提供精准定位;对老旧电气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替换高能耗设备为节能型元器件,不仅提升设施运行效率与环保性能,还能减少长期能耗支出。同时,需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建设单位与高校科研机构、技术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速改造技术的成果转化与规模化应用,通过技术普及降低设备采购与施工成本,为既有设施高效利用提供稳定技术支撑,最终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3.3 建立全过程成本监控机制
建立全过程成本监控机制,可确保既有设施利用与成本控制的有效衔接,避免成本失控。在工程建设全周期内,需设立独立的成本监控部门,而非由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兼职,该部门需配备专业造价人员,实时跟踪成本支出情况:在前期规划阶段,对比不同既有设施利用方案的预算差异;在施工阶段,动态统计改造材料采购、人工费用、设备租赁等实际支出,每日梳理预算与实际费用的偏差数据,深入分析差异原因,如改造中发现既有墙体加固费用超支,需排查是材料价格上涨还是加固方案冗余。针对既有设施利用过程中的成本问题,需快速响应调整方案,若既有设施改造费用超出预算 10% 以上,立即组织评估团队重新审核改造方案,通过优化技术工艺(如采用更经济的加固材料)、调整施工顺序(如错峰采购降低材料成本)等方式降低成本。同时,搭建成本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成本数据,实现各方实时查看成本动态、在线反馈问题,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成本管控漏洞,形成多方协同的管控合力,确保成本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结论:
高速服务区改扩建工程中,既有设施利用与成本控制紧密相关,科学利用既有设施是实现成本优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工程中,既有设施利用存在评估不全面、功能衔接不足、技术局限等问题,而前期规划、施工、运营维护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完善前期评估与规划体系、创新既有设施改造技术、建立全过程成本监控机制等策略,可有效提升既有设施利用水平,实现工程成本的合理控制。
参考文献:
[1] 汪海婷, 王民. 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优化研究[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20, 20(4): 45-52.
[2] 温卫华, 刘伟. 高速公路服务区智能化设计应用探讨[J]. 道路交通科技, 2021, 37(2): 112-118.
作者简介:姓名:段智超出生年月:1996 年 5 月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四川省宣汉县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工程成本、服务区工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