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协同一体化研究

作者

何志丹

江苏博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速,建筑行业面临资源与环境挑战。装配式建筑凭借工厂预制、现场组装的模式,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获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但发展中,其设计与施工协同问题突出。传统模式下二者独立,在对精度要求极高的装配式建筑中,易因沟通不畅致成本增加、工期延误。实现设计施工协同一体化,对推动行业发展意义重大。装配式建筑通过预先在工厂生产建筑构件,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极大地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对劳动力的依赖,并提高了建筑质量。然而,传统的设计-施工分离模式导致了信息传递不畅、资源浪费及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实现设计与施工的协同一体化成为提升装配式建筑效益的关键。

一、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协同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传递不畅

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通常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和软件,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失、失真等问题。设计图纸中的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进行调整。例如,设计单位在设计构件时,没有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吊装设备能力,导致施工单位在吊装过程中无法顺利进行,影响了施工进度。

1.2 协同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装配式建筑项目中缺乏完善的协同机制,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沟通协调渠道不畅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和施工人员参与协同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协同效果。

1.3 技术标准不统一

装配式建筑涉及到设计、生产、施工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目前,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技术标准存在差异,导致设计出来的构件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匹配的情况。例如,设计单位按照某一标准设计的构件,生产厂家可能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标准而无法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构件,影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1.4 设计与施工脱节

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中,设计人员往往只注重设计的合理性和美观性,而忽视了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设计方案没有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施工场地的大小、运输路线的选择等,导致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大量的修改和调整,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工期。同时,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也无法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影响了设计水平的提高。

二、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协同一体化的关键路径

2.1 建立协同管理平台

建立一个集成化的协同管理平台是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协同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该平台可以整合设计、施工、生产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传递。设计单位可以通过平台将设计图纸、构件信息等及时传递给施工单位和生产厂家;施工单位可以将施工进度、质量问题等反馈到平台上,便于设计单位和生产厂家及时做出调整;生产厂家可以根据平台上的信息安排生产计划,保证构件的供应。

协同管理平台还可以提供可视化的功能,将设计模型和施工进度进行可视化展示,使各参与方能够直观地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此外,平台还可以实现文档管理、流程审批等功能,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

2.2 加强设计与施工的早期沟通

实现设计与施工的早期沟通是保证协同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在项目立项阶段,就应该组织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双方充分了解项目的需求、目标和现场情况。设计单位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应邀请施工单位参与进来,听取施工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定期组织设计交底会,向施工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方案、构件的安装要求等。施工单位也应及时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设计单位,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通过早期沟通,可以减少设计方案的修改次数,提高设计质量,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3 统一技术标准

统一的技术标准是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协同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国家和地方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涵盖设计、生产、施工等各个环节。同时,应加强对技术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各参与方对技术标准的认识和理解,确保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生产厂家应共同遵守统一的技术标准,在设计、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对于一些关键的技术参数和指标,应进行明确的规定,避免出现因标准不统一而导致的问题。此外,还应鼓励企业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推动技术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2.4 推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它可以为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协同一体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 BIM 技术,可以建立一个包含建筑所有信息的三维模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生产厂家可以基于该模型进行协同工作。

设计单位可以利用 BIM 技术进行三维建模、碰撞检测等,优化设计方案,减少设计错误。施工单位可以利用 BIM 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生产厂家可以根据 BIM 模型中的构件信息进行精确生产,保证构件的质量和精度。

2.5 建立协同激励机制

建立协同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协同一体化的实现。可以将协同工作的效果纳入项目考核体系中,对在协同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例如,对于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的施工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于按时完成协同工作任务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同时,也应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对在协同工作中不配合、推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通过激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协同工作氛围,提高协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论

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协同一体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解决设计与施工脱节问题。通过建立协同管理平台、加强早期沟通、统一技术标准、推行 BIM 技术及建立激励机制等路径,能实现设计与施工无缝衔接,提升项目质量、效率与经济性。虽面临协同意识不足、平台建设成本高等挑战,但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研发,可推动其深入发展,助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基于 BIM 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2):65-67.

[2]韦奇,陈华平,李雪麟,等.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4,51(11):79-82.

[3]程生昌.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装配式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建筑安全,2024,39(1):62-64.

[4]杨博伦,杨自强,蒋琪,等.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模拟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1):69-71.

[5]陈静,陈海明.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安全,2024,39(8):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