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绿色环保理念在现代探矿工程中的实践探索

作者

王添宇

辽宁省核工业地质二四一大队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 118100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探矿工程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如何在探矿工程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绿色环保理念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现代探矿工程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绿色环保;探矿工程;实践

引言

随着全球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探矿工程逐渐向地质条件更为复杂的区域拓展。复杂地质条件,如硬岩地层、破碎带、断层以及岩溶发育区等,极大地增加了探矿工程的施工难度与安全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导致探矿项目延误甚至终止。因此,构建科学、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成为复杂地质条件下探矿工程的核心任务。

一、复杂地质条件下探矿工程面临的安全风险

(一)地质灾害风险

1.坍塌与滑坡

在破碎带、断层附近以及软岩地层,由于岩体结构破碎、稳定性差,探矿作业过程中极易引发坍塌和滑坡。例如,在巷道掘进时,若未对围岩进行有效支护,破碎的岩体可能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垮落,掩埋作业人员和设备。

2.泥石流与涌水

岩溶发育区和强降雨地区,探矿工程面临泥石流和涌水风险。岩溶洞穴的存在可能导致地下水径流异常,当探矿作业破坏了原有的水文地质平衡时,大量地下水涌入作业区域,形成涌水灾害。同时,松散的岩土体在雨水冲刷下,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探矿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二)设备故障风险

1.钻头与钻具损坏

在硬岩地层钻进时,钻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摩擦力,磨损严重,容易出现断裂、崩刃等问题。钻具在长距离钻进过程中,受到扭矩、拉力和弯曲力的综合作用,也可能发生疲劳断裂,影响探矿进度,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2.提升与运输设备故障

探矿工程中的提升设备用于吊运人员和物资,运输设备负责将矿石和废料运出作业区域。复杂地质条件下,设备运行环境恶劣,如轨道变形、巷道狭窄等,容易导致提升设备制动失灵、运输设备脱轨等故障,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三)人员操作风险

1.缺乏专业技能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探矿工程对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若作业人员缺乏相关地质知识和操作经验,在面对突发地质情况时,可能无法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例如,在处理卡钻问题时,因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钻杆折断或设备损坏。

2.违规操作

部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如未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装置等。这些行为在复杂地质环境下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如未佩戴安全帽可能导致头部被掉落的岩石砸伤。

二、复杂地质条件下探矿工程安全保障体系构建要点

(一)地质勘查与风险评估

1.详细地质勘查

在探矿工程施工前,开展全面、深入的地质勘查工作。采用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多种手段,详细查明作业区域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通过建立地质模型,为后续的安全保障措施制定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

2.风险评估

基于地质勘查结果,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对探矿工程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不同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识别出高风险区域和关键风险点,为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指导。

(二)安全技术保障

1.钻进技术优化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研发和应用先进的钻进技术。在硬岩地层,采用高效的硬岩钻进技术,如新型钻头材料和结构设计,提高钻进效率,降低钻头磨损风险。在破碎带和断层区域,采用定向钻进、跟管钻进等技术,确保钻孔的稳定性,防止塌孔和卡钻事故的发生。

2.支护与加固技术

加强对巷道、钻孔等作业空间的支护与加固。根据围岩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锚杆支护、锚索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对于破碎严重的岩体,采用联合支护技术,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3.排水与防泥石流技术

在岩溶发育区和易发生涌水的区域,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通过设置排水钻孔、排水巷道等设施,及时排除地下水,降低涌水风险。在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采取修筑挡土墙、截水沟等措施,防止泥石流对探矿工程的破坏。

(三)安全管理保障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建立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报告与处理等制度,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加强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设备管理与维护

加强对探矿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维修等信息。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关键设备,如提升设备、钻机等,进行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隐患。

3.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坍塌、涌水、泥石流等事故,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四)人员培训与教育

1.专业技能培训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探矿工程的特点,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地质知识、钻探技术、安全操作规程等。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能够熟练应对各种复杂地质情况。

2.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安全讲座、安全培训、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向作业人员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其安全责任意识,使其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杜绝违规操作行为。

三、工程实例分析

在某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金属矿探矿工程中,项目团队面临着硬岩地层、破碎带以及岩溶发育区等棘手状况。为确保项目安全、高效推进,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项目伊始,便开展了全面且细致的地质勘查工作,借助多种先进勘查手段,精准掌握地质情况,并深入进行风险评估。

在钻进环节,引入先进的硬岩钻进技术,应对硬岩地层难题,搭配定向钻进技术,巧妙避开破碎带与岩溶发育区,有效化解钻进困境。对于巷道与钻孔,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稳固作业空间。同时,精心打造排水系统,及时应对岩溶发育区的涌水风险,并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成功抵御多次涌水事故。

此外,项目团队高度重视人员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专业技能与安全意识培训。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该项目在整个探矿作业期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仅顺利完成探矿任务,还凭借绿色环保的作业理念,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同类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探矿工程树立了典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复杂地质条件下探矿工程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地质勘查、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通过加强地质勘查与风险评估,优化安全技术措施,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与教育,能够有效降低探矿工程的安全风险,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探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未来的探矿工程中,应不断完善和创新安全保障体系,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不断提高的安全要求。

参考文献

[1]董学银.探矿工程中绿色勘查技术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0(14):127-128

[2]曹明.探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与保护策略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2(02):151-153

[3]李苗.矿山开采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思路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1,46(2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