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监理中的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
周丹莉
中冶南方武汉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引言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风险往往来源于条款不严谨、履约监管不力等多方面因素。监理单位作为独立第三方,在风险识别和控制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通过完善合同审查机制和动态监控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履约过程中的偏差,避免风险扩大化。加强监理环节的合同风险管理,是实现项目目标的重要保障。
1 施工监理在合同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
1.1 施工监理在合同履行中的监督职责
施工监理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参与方,承担着监督合同全面履行的关键职责。监理单位需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的履约行为,确保其按照合同约定的技术标准、进度要求和质量规范开展作业。在材料进场环节,监理需对照合同条款核查材料规格、品牌及质量证明文件,杜绝不符合约定的材料投入使用。对于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监理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验收程序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并留存完整的影像记录。当发现施工单位存在违约行为时,监理应及时签发整改通知,必要时建议业主启动违约处罚机制。通过建立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定期报告制度,监理能够全面掌握合同履行状况,为业主提供专业的履约评估意见。
1.2 合同变更与索赔管理的关键作用
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合同变更管理是监理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到项目的风险控制。监理需建立规范的变更审核流程,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申请进行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评估。在变更实施过程中,监理要详细记录变更前后的现场状况,为后续的计量计价提供依据。对于可能引起费用增加的变更事项,监理应督促各方及时签订补充协议,避免后期结算争议。在索赔管理方面,监理要客观公正地审核索赔证据,区分业主责任和施工方责任,提出专业的处理建议。通过建立变更台账和索赔档案,监理能够系统性地管控合同变更风险,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2 施工监理面临的主要合同风险
2.1 合同条款模糊引发的争议风险
工程合同中技术标准与验收条款表述不明确,导致监理在质量把控时缺乏统一标准。付款条件与节点约定存在歧义,引发进度款支付争议时监理难以公正裁定。违约责任条款未量化,违约金的计算方式与执行程序缺乏可操作性。合同语言存在多义性,各方对条款理解差异导致监理协调困难。变更权限划分不清晰,监理在处理变更事项时面临授权不足的困境。争议解决机制不完善,监理在纠纷调解中缺乏制度支持。
2.2 工程变更与签证管理风险
设计变更未履行规范的审批流程,监理在变更实施后补签手续现象普遍。现场签证内容描述不严谨,工程量与计价方式记载模糊不清。变更价款确定滞后,施工过程中未能及时达成补充协议。变更影响评估不全面,未充分考虑对工期与质量的连锁反应。监理对变更的跟踪管理不到位,导致变更执行与原始记录不符。多方变更责任划分模糊,监理在处理交叉变更时权责不清。
2.3 工期延误与违约责任风险
工期条款未考虑不可抗力因素,特殊情况下工期调整缺乏依据。进度计划审核流于形式,监理未能发现施工组织设计的潜在缺陷。延误责任认定标准缺失,多方责任混杂时难以公正判定。违约金计算方式不合理,过高或过低的处罚标准均影响合同执行。监理对进度预警不及时,延误风险未能早期发现与干预。复工管理程序不规范,停工事件处理不当加剧工期损失。
3 施工监理中的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策略
3.1 合同审查与风险预控机制建设
施工监理应当建立系统化的合同审查流程,在项目启动阶段即开展全面风险筛查。组建专业的合同评审小组,由法律、造价、技术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合同条款分析。重点审核合同中的权利义务条款、付款条件、变更机制和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识别潜在风险点。建立合同风险清单,对高风险条款进行分级标注并提出修改建议。开发标准化的合同审查工具,通过智能文本分析快速定位问题条款。定期更新合同范本库,将行业典型案例和新型风险纳入参考体系。通过前置性的合同审查工作,为后续的合同履行奠定坚实基础。
3.2 全过程合同履行监督体系构建
监理需要建立覆盖合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督机制,确保各方严格履行合同义务。设计合同履行检查清单,明确各阶段需要重点监控的履约事项。建立合同台账管理系统,实时记录合同执行情况和重要节点完成状态。开发电子化监理日志,将日常监督工作与合同条款直接关联。实施定期合同履行评估,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建立合同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违约行为提前干预。通过全过程的合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按照合同约定有序推进。
3.3 工程变更与索赔的规范化管理
监理应当建立严格的变更控制程序,规范变更申请、审批和实施的全流程。设计标准化的变更申请表格,明确需要提供的技术资料和经济分析。建立变更影响评估机制,全面分析变更对质量、进度和造价的影响。实施变更分类管理,根据金额和重要性分级审批。规范变更文件管理,确保变更指令、图纸和签证等资料完整可查。建立索赔处理流程,明确证据收集、责任认定和赔偿计算的规范要求。通过制度化的变更管理,有效控制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
3.4 争议预防与解决机制创新
监理需要建立多层次的争议预防体系,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推行合同交底制度,确保各方对合同条款理解一致。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化解履约过程中的分歧。设计争议快速处理程序,明确问题上报、调查和解决的时限要求。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为复杂争议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建立争议案例库,总结各类纠纷的处理经验和教训。通过预防性的争议管理,维护良好的合同履行环境。
3.5 监理团队合同管理能力提升
提升监理团队的合同管理能力是风险控制的基础保障,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提升监理人员的法律素养和合同管理技能。建立合同管理知识库,收集整理各类合同范本和典型案例。推行导师制培养模式,由经验丰富的监理工程师指导新人成长。定期组织合同管理研讨会,分享实践经验和创新做法。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合同管理成效纳入监理人员评价体系。通过持续的能力建设,打造专业高效的监理团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是监理工作持续优化的重要方向。未来需要强化监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构建全过程、多维度的合同监管体系。通过不断完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提升监理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为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郭国平.建筑施工监理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2019,(28):218-219.
[2]黄耀东.基于互联网 +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的实践与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2019,45(04):250-252+258.
[3]解新生.我国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问题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4]黄卫东.建筑施工监理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2016,(26):159-160.
[5]邓志国.探究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中的合同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43(10):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