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人民信访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疏导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

李雪

吉林省通榆县信访信息中心 吉林通榆 137200

人民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信访问题日益复杂多样,信访群众的心理状态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人民信访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疏导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新时代信访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信访群众心理特征分析

在当今社会,信访已成为群众表达诉求、维护权益的重要途径。信访群众往往因权益受损、生活困境等问题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部分群众还可能存在信任缺失、对抗心理等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能激化矛盾,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深入了解信访群众的心理特征,对于提升信访工作效能、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信访群众普遍具有较强烈的维权意识。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希望通过信访途径得到公正对待和合理补偿。这种维权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同时也可能对处理结果抱有较高期望。

信访群众在表达诉求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情绪化色彩。面对问题,他们可能感到焦虑、愤怒或无助,这些情绪在信访过程中得以释放。因此,信访工作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平和、耐心的态度倾听群众诉求,引导他们理性表达。

此外,信访群众还普遍关注公平与正义。他们希望信访制度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公正、透明的平台,让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这种对公平与正义的渴望,是信访群众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信访群众的心理特征,信访工作应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优化信访流程,提高处理效率,让群众在信访过程中感受到尊重与关怀。同时,加强信访法规宣传,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引导他们依法信访、理性维权。

综上所述,深入了解信访群众的心理特征,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准确把握群众心理,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信访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疏导服务相结合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心理需求。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引导信访群众正确认识问题,理性表达诉求,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感。而心理疏导服务则有助于缓解信访群众的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两者相结合,既能解决信访群众的实际问题,又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实现标本兼治。因此,将与心理疏导服务相结合,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提升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它对人的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个体差异,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难以触及人们内心的深层次需求。此时,心理疏导服务的引入,便如同为思想政治工作插上了翅膀,使其更加贴近人心、更具实效性。

心理疏导服务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技巧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自我、理解情绪、解决问题。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既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能够关注个体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变化,实现心灵上的真正关怀。

这种结合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单一模式,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它让人们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疏导服务的结合,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升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心理需求,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更加美好的心灵家园而努力!

三、构建心理疏导服务体系的实践路径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疏导服务日益成为维护个体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为了更有效地构建心理疏导服务体系,以下实践路径值得借鉴与推广。

1、明确服务定位与目标。心理疏导服务应聚焦于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心理韧性。明确这一目标后,需细化服务对象、内容及方式,确保服务精准对接需求。注重情感共鸣: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通过倾听、理解、尊重等方式建立信任关系,实现情感共鸣,为心理疏导服务奠定基础。

2、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疏导服务平台。线上平台可提供便捷的心理测评、在线咨询等服务;线下则依托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工作坊等活动。

3、培养专业心理疏导队伍。加强心理疏导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注重心理疏导能力和沟通技巧,培养一支既懂政策又懂心理的专业队伍。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心理疏导人员持续学习、创新服务方式。

4、强化服务监管与评估。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服务的监管机制,确保服务规范、有效。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心理疏导服务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服务流程、标准和要求,确保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定期开展服务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服务策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5、推动社会参与与共建共享。加强心理疏导服务的宣传推广,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与重视。提高便捷高效的心理服务,同时,结合信访群众特点,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心理疏导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构建心理疏导服务体系需从明确目标、搭建平台、培养人才、强化监管及推动社会参与等方面入手。通过持续努力,我们有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心理疏导服务,共同守护心理健康的绿洲。

四、结论与展望

人民信访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疏导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群众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措施,不断完善心理疏导服务体系,提升信访工作效能,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群众心理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信访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疏导服务将面临更多挑战与机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创新。

作者简介:李雪,女,满族,人,1987 年 9 月出生,研究实习员,现任职于,研究方向为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