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项目成本计划、控制机制研究

作者

李柯霏

身份证号:220104199803211542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规模逐渐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一背景下,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成为项目参与方关注的核心焦点,而成本计划与控制作为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科学合理的成本计划能够为项目成本管理提供明确方向,有效的控制机制则能确保成本计划的顺利落实,避免成本超支、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发生。然而,当前部分工程项目在成本计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目标模糊、依据不足等问题,成本控制机制也存在监督不到位、应对措施单一等缺陷,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

一、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现状与不足

(一)成本计划目标设定缺乏科学性

部分工程项目在设定成本计划目标时,未充分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如项目规模、施工工艺、市场环境等因素,而是简单参考同类项目的历史数据或凭借经验进行估算,导致成本计划目标与项目实际需求脱节。这种缺乏科学性的目标设定,使得成本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发挥指导作用,要么因目标过高难以实现,打击项目团队的积极性;要么因目标过低,造成资源浪费,无法实现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成本计划内容完整性不足

一些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内容较为片面,仅涵盖了施工阶段的直接成本,如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使用费用等,而忽略了项目前期规划阶段、设计阶段以及后期验收阶段的间接成本,如设计费用、监理费用、验收费用、运营维护费用等。这种不完整的成本计划,无法全面反映工程项目的整体成本构成,容易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成本漏算、错算的情况,进而影响项目成本控制的效果。

(三)成本计划动态调整机制缺失

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原材料价格波动、政策法规变化、施工方案调整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项目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产生偏差。然而,部分工程项目缺乏完善的成本计划动态调整机制,当出现成本偏差时,不能及时对成本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仍按照原计划执行,最终导致成本超支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工期进度。

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机制的现存问题

(一)成本控制过程监督不到位

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部分项目管理团队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监督力度,对项目成本的发生过程缺乏实时跟踪和监控。例如,在材料采购环节,未对材料采购价格、数量进行严格审核,导致材料采购成本过高;在施工环节,未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机械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造成人工费用和机械使用费用浪费。这种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使得成本控制措施无法有效落实,难以达到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

(二)成本控制风险应对能力薄弱

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多种成本风险,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然而,部分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机制缺乏对这些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当风险发生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导致风险损失扩大。例如,当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时,项目团队无法及时调整采购方案或与供应商协商价格,只能被动接受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进而影响项目的整体成本控制。

(三)成本控制责任划分不明确

部分工程项目在成本控制责任划分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未将成本控制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导致出现成本超支问题时,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无法及时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这种责任划分不明确的情况,使得项目团队成员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和积极性,难以形成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影响成本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工程项目成本计划与控制机制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成本计划制定流程,提高目标科学性与内容完整性

在制定成本计划目标时,应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估算,如运用成本估算法、价值工程法等,结合项目的规模、施工工艺、市场环境等因素,制定出符合项目实际需求的成本计划目标。同时,完善成本计划的内容,将项目前期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后期验收阶段的所有成本都纳入成本计划体系中,全面反映工程项目的整体成本构成,确保成本计划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此外,建立成本计划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项目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当出现成本偏差时,及时分析偏差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成本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成本计划始终与项目实际情况相适应。

(二)加强成本控制过程监督,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监督体系,采用先进的监督手段,如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项目成本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及时掌握项目成本的发生情况。在材料采购环节,建立严格的材料采购审核制度,对材料采购价格、数量进行多方比价和审核,确保材料采购成本合理;在施工环节,加强对施工人员工作效率和机械使用情况的监督,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资源配置方案,避免人工费用和机械使用费用浪费。同时,加强成本控制风险应对能力建设,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定期对工程项目面临的成本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当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损失。

(三)明确成本控制责任划分,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制定清晰的成本控制责任制度,将成本控制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明确各部门和个人在成本控制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成本控制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建立健全成本控制考核机制,将成本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对成本控制工作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未完成成本控制目标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罚,充分调动项目团队成员的成本控制积极性。此外,加强成本控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项目团队成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营造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让每个成员都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中来,共同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结束语

工程项目成本计划与控制机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工程项目在成本计划制定和控制机制运行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成本计划目标不科学、内容不完整、动态调整机制缺失,以及成本控制监督不到位、风险应对能力薄弱、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通过优化成本计划制定流程、加强成本控制过程监督、明确成本控制责任划分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叶柏涛. 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视角下 Z 装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5.

[2]陈盈盈. SH 公司L 新城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改进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学, 2024.

[3]顾海平.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成本管理研究[D]. 扬州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