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孙嘉璐
普洱学院 云南普洱 665000
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逐渐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路径。乡村文旅融合不仅能够激活地方文化资源,促进产业升级,还能提升村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但在具体实践中,政府主导往往存在覆盖不足,企业投资则更注重经济效益,这使得社会组织成为填补空白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以其灵活性、公益性和专业性,能够在资源整合、服务供给和利益协调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例如,它们可以帮助村民参与文化传承与旅游服务,搭建多方合作平台,弥补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缺口。本文旨在探讨社会组织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服务供给机制,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实践经验与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社会组织在乡村文旅融合中的功能定位
1.1 社会组织作为资源链接者
在乡村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资源整合往往是难点。地方政府虽然有政策和资金扶持,但在落地环节容易出现资源分散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社会组织在这里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例如,浙江某地的乡村文化协会在推进民宿和非遗项目结合时,就通过对接本地企业、旅游公司和高校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文化+旅游+教育”的合作平台。这样既能吸引游客,又能让本地村民通过参与非遗体验课程增加收入。社会组织的介入,使资源得到有效组合,避免了单一产业孤立发展的局面。
1.2 社会组织作为公共服务补充者
乡村文旅项目的推进不仅需要经济效益,还需要公共服务的支撑,比如导览讲解、文化传承培训、环境治理等。很多情况下,政府部门人手不足或者不能长期驻点,而社会组织的灵活运作能弥补这一空缺。例如在四川某山区,志愿者团队“青山文旅社”定期组织大学生和社会人士参与乡村环境整治、文化解说员培训,使得村落在旅游接待过程中能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和高质量的解说服务。这些都属于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中的重要体现。
1.3 社会组织作为利益协调者
在文旅融合中,农民、投资方和政府三方利益有时难以平衡。社会组织凭借中立性和公益导向,能够在多方之间发挥协调作用。例如在河北某村引入生态旅游项目时,村民担心土地被过度使用,投资企业则希望扩大规模。最后当地的乡村发展促进会组织了多次座谈会,制定了土地利用补偿机制,并安排部分收益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才使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可见,社会组织在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上具有独特优势。
2 社会组织的服务供给机制与实践案例
2.1 服务供给的基本模式
从当前实践来看,社会组织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服务供给机制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接服务型,即社会组织直接开展活动,比如举办乡村艺术节、组织生态旅游线路等;二是平台搭建型,社会组织通过搭建合作平台,把政府、企业和农户联合起来,共同提供服务;三是能力培育型,社会组织负责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创业指导,从而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这三种模式往往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结合使用。
2.2 案例一:湖南省 X 县“稻田音乐节”项目
湖南 X 县是一个以水稻种植闻名的乡村,当地的一个文旅社会组织提出了“稻田音乐节”的概念。该组织通过政府扶持资金和企业赞助,在稻田间搭建简易舞台,邀请本地及外地的乐队演出。同时,他们还组织农民合作社提供农产品展销和稻田体验活动。整个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农副产品销售,还让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获得额外收入。这个案例体现了社会组织在文旅活动中通过直接服务和平台整合形成的供给机制。
2.3 案例二:陕西 Y 村非遗工坊计划
陕西 Y 村拥有传统刺绣技艺,但年轻人外流严重,传承面临困难。当地的妇女联合会与文化保护协会合作,成立了非遗工坊。社会组织不仅邀请专家定期授课,还通过联系电商平台把刺绣产品推向市场。工坊采取“培训 + 生产+销售”的模式,让留守妇女和老人能在家中获得收入,增强了文化自信。这一案例说明,社会组织在文旅融合中能够通过能力培育和市场导向提供持续性的服务。
2.4 案例三:贵州 Z 镇生态旅游志愿服务
贵州 Z 镇发展生态旅游,但由于缺乏专业导游,游客体验感较差。于是,当地的一个环保社会组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培训他们成为生态解说员,并与旅行社合作组成服务队伍。志愿者不仅讲解动植物知识,还帮助游客进行垃圾分类。结果,Z 镇的旅游口碑显著提升。这个实践表明,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和环境治理方面有较强的补位能力。
3 结论
社会组织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中承担了资源整合、服务补充和利益协调的重要角色。通过直接服务、平台搭建和能力培育等供给机制,它们有效推动了乡村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带动了农民增收和村庄活力提升。但同时,也存在资金不稳、专业性不足和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未来需要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提升社会组织自身能力,构建多元合作机制,才能实现乡村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代小年.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市场协同治理研究[J].科学咨询,2025,(05):13-16.
[2]杨鹤龄.扬州市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政府履职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24.DOI:10.27441/d.cnki.gyzdu.2024.002977.
[3]卜一川.农文旅融合推动云南乡村振兴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21.DOI:10.27459/d.cnki.gynfc.2021.0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