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读本》与高中政治教材融合的教学实践路径研究
高树鸽
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 843000
关键词:《习读本》;高中政治教材;教学融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思政;立德树
引言
新时代教育工件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教材是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编纂和推广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关键举措。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习读本》与高中政治教材有机融合,尤其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还能培养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习读本》与高中政治教材融合的内在逻辑
1.理论同源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习读本》和高中政治教材中都有着深厚的理论根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这一理念贯穿于《习读本》之中。而高中政治教材本身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其中关于民族关系、国家统一等内容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相关。两者在理论层面上都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为目标,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2.目标一致性
从教育目标来看,《习读本》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高中政治教育的目标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行融合,能够使两者在教育目标上高度契合,共同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融合教学,让学生明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而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3.内容互补性
《习读本》以生动的案例、丰富的素材和深入浅出的阐述,为学生提供了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而高中政治教材则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对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等基础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将两者融合,可以实现内容上的优势互补。例如,在讲解民族政策时,可以结合《习读本》中关于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民族政策的成效;在学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时,可以借助《习读本》中的相关论述,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从更宏观、更深刻的层面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
4.时代适应性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民族问题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挑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应对这些挑战、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习读本》与高中政治教材的融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切入点,能够使教育内容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融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民族自信,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坚定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习读本》与高中政治教材融合的教学实践路径
1.开展专题讲座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我校特邀请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主题,结合高中政治课程中关于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等相关知识点,为全体高中学生开展专题学术讲座。在讲座过程中,专家们将系统深入地解读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方针,全面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形成与发展,通过引用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重大现实意义。
2.组织实践活动
为了深化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学校应当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出传统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包括:首先,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或周边地区的民族文化博物馆,通过实地观摩各民族的传统服饰、生活用品、手工艺品等实物展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其次,可以安排学生参与社区举办的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民族歌舞表演、传统节日庆祝等,鼓励学生与不同民族的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在实践中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进行案例教学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精心选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现行高中政治教材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主题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系统讲解。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等所学知识,对案例中涉及的民族关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等内容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分析。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指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全面把握案例所反映的民族工作成效和政策意义。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如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团结教育等,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分享小组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在讲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时,播放一些反映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发展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团结;展示一些民族文化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魅力。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结论
本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例,探讨了《习读本》与高中政治教材融合的教学实践路径。研究表明,融合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内容整合、教学方法、资源平台和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协同推进。通过制定内容关联表、开发校本课程、实施议题式教学、构建实践基地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融合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蒋萍.灵活处理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高中政治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J].高考,2025,(05):138-141.
[2]罗小红.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智力,2024,(31):112-115.
[3]王浩.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24,(18):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