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视角下新闻编辑与短视频创作的协同生产模式构建
王中岳
新疆广播电视台 830000
引言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到媒体融合的时代,与传统的媒体形式相比,媒体融合时代为新闻短视频的创编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优势,但也使得该项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在短视频的作用下,新闻媒体借助多方媒体资源,加速了短视频的传播,但也带来新的问题。传统新闻编辑模式需创新。新闻编辑与短视频创作关联性强,协同生产能提升传播效率与质量。
一、新闻编辑与短视频创作协同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彻底改变了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当前,用户每天花费数小时在移动端浏览内容,其中短视频平台的使用时长占比超过 60% 。传统新闻编辑若仅依赖文字与图片进行传播,容易陷入信息同质化困境——长篇报道难以在碎片化阅读场景中吸引注意力。短视频的“短平快”特性恰好符合这一需求:30 秒至 3 分钟的视频能快速传递核心信息,配合动态画面与音效,更易引发用户停留与分享。例如,央视新闻在抖音平台开设的官方账号,通过现场直击、数据可视化等短视频形式报道重大事件,单条视频播放量常突破千万次。这种协同模式并非简单将文字转为视频,而是要求新闻编辑从选题阶段就考虑短视频的传播逻辑,将新闻价值与用户兴趣点结合,实现专业生产与用户偏好的双向适配。
(二)提升新闻质量
新闻编辑的核心价值在于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这是短视频创作容易忽视的环节。例如,一些自媒体为追求流量,可能对新闻事件进行断章取义或夸张演绎。而专业新闻编辑的介入,能从源头把控内容真实性,避免虚假信息传播。同时,短视频创作团队可通过镜头语言增强新闻表现力:用航拍展现灾害现场全貌,用动画解析复杂政策,用人物特写传递情感温度。这种结合既保留了新闻的严肃性,又通过视觉元素降低了理解门槛。以疫情期间的科普报道为例,编辑团队与视频创作者协作,将病毒传播机制转化为动态演示视频,既准确传达科学知识,又以直观形式消除公众误解。协同生产的关键在于建立内容审核-创意实现的闭环机制,确保新闻的专业底线与传播效果达成平衡。
二、新闻编辑与短视频创作协同生产的实践路径
(一)内容策划环节
新闻编辑与短视频创作者的协同始于内容策划阶段,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建立专业判断+用户视角的双向融合机制。新闻编辑需基于新闻价值、社会影响力和时效性,筛选具备传播潜力的选题。例如,政策解读类新闻需优先选择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议题,而突发事件报道则需快速判断信息可靠性与公众关注度。短视频创作者则从用户需求出发,分析目标受众的年龄层、使用场景和内容偏好——年轻群体可能更关注互动性强的内容,中老年群体则倾向于清晰明了的解说。双方通过定期会议或在线协作工具共享信息,编辑提供背景资料与核心事实,创作者提出视觉化方案,如用时间线动画梳理事件脉络,或通过人物访谈增强代入感。实际操作中,可建立选题库制度,将编辑筛选的新闻线索与创作者提出的创意方案分类存档,便于后续快速匹配。
(二)制作环节
制作环节的协同体现在内容生产与质量控制的并行推进。新闻编辑在短视频制作中承担“事实把关人”角色,需对脚本进行三轮审核:初审核对基本信息准确性,复审检查逻辑连贯性,终审确认符合媒体定位与伦理规范。例如,涉及数据引用的内容,编辑需验证数据来源并标注出处;涉及人物采访的片段,需确认受访者身份与表述真实性。短视频创作者则负责技术实现,包括镜头运用、剪辑节奏和音效设计。实际操作中,可采用分镜表工具,将编辑提供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画面描述,明确每个镜头的时长、构图和转场方式。双方需共同掌握基础技术工具,如使用 Premiere Pro 进行粗剪,After Effects 添加动态特效,或通过 Canva 等在线平台快速生成信息图表。同时,要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编辑学习基础的视频剪辑技巧,创作者了解新闻采编规范,形成你懂我专业,我知你需求的协作氛围。
(三)传播环节
传播环节的协同需构建平台适配+效果反馈的动态调整机制。新闻编辑与短视频创作者共同分析各平台特性:抖音用户偏好 15-60 秒的竖屏短视频,注重开头 3 秒的吸引力;微博适合 1-3 分钟的横屏内容,可嵌入话题标签与长图文;微信视频号则依托社交关系链,适合深度报道与用户互动。传播策略需根据平台特点定制,例如在抖音发布时采用“黄金 3 秒”原则,用悬念提问或视觉冲击开场;在微博则添加相关话题标签,引导用户参与讨论。实际操作中,可建立“传播日历”,提前规划发布时间与互动活动,如结合热点事件进行联动报道,或设置用户投票决定后续报道方向。效果反馈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实现,编辑关注完播率、转发量等核心指标,创作者分析用户评论与弹幕内容,双方每周召开复盘会,调整内容形式与传播节奏。例如,若某条视频在年轻群体中传播效果不佳,编辑可建议增加网络热词与流行元素,创作者则优化剪辑节奏与视觉风格,形成持续优化的协作模式。
三、挑战与对策
(一)挑战
新闻编辑与短视频创作者在协同生产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专业背景与工作方式的差异是一个显著问题。新闻编辑通常具备深厚的新闻素养和严谨的新闻判断能力,他们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遵循严格的审稿流程。而短视频创作者则更关注内容的吸引力和互动性,他们倾向于快速迭代和灵活调整,以适应短视频平台的快节奏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内容策划和制作过程中产生分歧,影响协同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涌入这个领域,导致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用户对短视频内容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如何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制作出符合用户口味的短视频,成为协同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对策
针对上述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定期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新闻编辑的短视频制作能力和短视频创作者的新闻素养。例如,可以组织新闻编辑学习短视频拍摄和剪辑技巧,同时让短视频创作者了解新闻采编的基本流程和规范。鼓励双方人员参与跨领域项目,通过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第二,建立有效沟通机制。需制定明确的沟通流程和规范,确保双方在协同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交流和反馈。例如,可以建立定期会议制度,让双方人员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同时,利用协作工具提高沟通效率,如使用在线协作平台共享文件、讨论问题和跟踪任务进度。第三,注重创新,以应对市场竞争。要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传播方式,制作出具有特色的短视频作品。例如,可以尝试使用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来增强短视频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以及结合热点事件和流行文化,制作出具有时效性和话题性的短视频内容。
结论
新闻编辑与短视频创作的协同生产模式是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协同生产,可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和质量。在实践过程中,双方应在内容策划、制作、传播等环节紧密合作,应对挑战,不断探索和创新协同生产模式,为新闻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洪婧.短视频冲击下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J].记者观察,2025,(09):98-1
00.
[2]陈欣.新媒体短视频新闻特点及编辑意识加强对策[J].记者摇篮,2024,(09):144-146.
[3]马晓诗.短视频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16):46-48.
[4]金朝晖.新闻类短视频编辑策略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4,(05):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