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对幼儿自理能力的促进作用

作者

吴思雨

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 215100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将生活常规培养作为日常教育的重要环节,注重通过一日生活中的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因此,本文从生活常规培养和自理能力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重点探讨生活常规培养对幼儿自理能力提升的具体促进作用,以期为幼儿园科学开展生活常规教育提供参考。

二、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与自理能力概述

(一)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是指在生活中常规活动的培养,具体包括入园离园、进餐、盥洗、午休、游戏活动等,在这些常规活动中培养幼儿各项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需通过科学引导,来帮助幼儿在常规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自理能力的概念与基本表现

幼儿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依靠自己完成基本生活事务的能力,包括穿脱衣物、独立进餐、收拾物品、整理个人卫生等,对于幼儿未来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实际表现中,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能够在基本独自完成日常事务,而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常依赖成人,缺乏主动性。幼儿自理能力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常规生活中逐步养成。

三、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对幼儿自理能力的促进作用

(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幼儿日常行为中最稳定的部分,通过幼儿园持续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能够逐渐养成按时作息、讲究卫生、爱护物品等良好习惯,这些习惯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水平,还能培养秩序感和责任感。在不同年龄段,生活习惯的培养重点有所不同,详见表 1 所示:

表1 不同年龄段生活习惯培养的重点内容与目标

从表1 可以看出,生活习惯培养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定培养目标,避免急于求成。

(二)培养基本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是幼儿自理能力的直接体现,包括穿脱衣物、独立进餐、使用简单工具等,这些技能能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独立,还能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有效培养生活技能,教师通常会通过分解步骤、反复练习、游戏化训练等方法帮助幼儿逐步掌握,详见表 2 所示:

表2 基本生活技能培养的实施方法

从表2 可以看出,生活技能的培养需要合理的教学方法与辅助工具,教师在日常安排中应将这些技能的训练融入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三)增强独立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

独立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自理能力发展的核心,它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做决定、管理时间和安排任务。在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中,教师通过赋予幼儿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其在实践中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下面列出在幼儿园环境中常用的独立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活动,详见表 3 所示:

表3 幼儿独立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活动举例

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在集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责任,从而形成稳定的独立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

(四)促进社交与合作能力发展

自理能力提升与幼儿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密切相关,在集体生活中,良好的生活常规有助于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互相协作,这对于其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环境至关重要。在生活常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性任务和集体活动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配合,详见表4 所示:

表4 生活常规培养中促进社交与合作能力的活动设计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在完成生活任务时,还能学会倾听、表达和协商,从而在合作中不断提升社交能力

四、结论

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对于幼儿自理能力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增强独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社交与合作能力的发展。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需循序渐进,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帮助不同阶段的幼儿掌握自我管理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积极参与各类常规活动,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未来,幼儿教育应继续关注生活常规与自理能力的结合,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为幼儿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魏一美,牛冬梅,武林玉.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5, (04): 131-134.

[2]张楠. 中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现状研究[D]. 青海师范大学, 2024.

[3]朱海霞. 幼儿园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J]. 幸福家庭, 2021,(24): 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