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周琦

鄂州市新民街小学,436000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深远意义。本文聚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与意义,提出质疑文本、多元视角、深度追问、实践迁移四种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路径,助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

一、引言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在信息时代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它不仅关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关乎其独立思考与价值判断的形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承载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任。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停留在表层理解,缺乏对文本的深度思考与质疑。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路径,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新的视角。

二、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与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多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中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主动质疑与深度思考的意识。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阅读中难以形成独立见解,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受限。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发现文本中的逻辑漏洞与价值导向,从而提升阅读质量;其次,批判性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信息时具备辨别与判断的能力;最后,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质疑文本: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矛盾与不足。例如,在阅读《坐井观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青蛙为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它的认知局限是否具有普遍性?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意识到文本并非绝对权威,而是可以被质疑与反思的对象。质疑文本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价值判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例如,在阅读《小马过河》时,教师可以提问:小马是否应该完全听从他人意见?它是否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判断?这些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多元视角:拓展学生的思维维度

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而非局限于单一视角。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色、不同文化背景等多元视角解读文本,拓展学生的思维维度。例如,在阅读《司马光砸缸》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司马光的视角思考其行为的动机,从其他孩子的视角分析其反应,甚至从现代安全教育的角度反思这一故事的现实意义。多元视角的引入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包容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不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例如,在阅读《丑小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丑小鸭的蜕变是否必然?如果它选择接受自己的独特性,是否也能获得幸福?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够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深度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在于深度思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度追问,引导学生从表层理解走向深层思考。例如,在阅读《守株待兔》时,教师可以提问:农夫为何会守株待兔?他的行为反映了怎样的心理?这种心理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学生能够逐步深入文本,挖掘其内在逻辑与价值导向。深度追问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递进式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剖析文本。例如,在阅读《狐假虎威》时,教师可以提问:狐狸为何能够欺骗老虎?它的语言技巧有何特点?这种技巧在现实中是否具有借鉴意义?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学会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的逻辑推理,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实践迁移:促进思维能力的内化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需要通过实践迁移实现内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批判性思维训练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思维方法迁移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例如,在阅读《曹冲称象》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曹冲的思维方式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迁移,学生能够将批判性思维能力转化为实际问题解决能实践迁移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增强其学习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跨学科任务,引导学生将批判性思维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例如,在阅读《草船借箭》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诸葛亮的智慧,并将其应用于数学或科学问题的解决中。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实践,学生能够真正实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化与迁移。

四、结语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质疑文本、多元视角、深度追问、实践迁移等策略,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其在阅读中形成独立思考与价值判断。未来,小学语文教育应进一步关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应秉持创新理念,持续探索更高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筑牢根基,使其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驶向智慧的彼岸。

参考文献

[1]胡英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路径探究 [J]. 格言(校园版), 2025, (09): 38-40.

[2]施帆. 小学语文阅读任务群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J]. 小学生(上旬刊), 2025, (02): 148-150.

[3]王成娣. 指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5, (02):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