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赋能: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价值彰显与实践路径
蔡宝明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九龙峰谭公小学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价值
小学阶段乃是学生身心发展极为关键的时期,在传统体育教学当中,那种单一的技能训练往往容易致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然而体育游戏有着趣味性以及互动性的特点,它成为了连接“教”与“学”的一座桥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了多维度的育人价值。
(一)引导技能学习,降低认知难度
小学生对于那些复杂的体育动作,往往在理解以及掌握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体育游戏能够把那些比较抽象的动作要领转变成为具体且形象的情境,进而为技能的学习构筑起一座“阶梯”。比如说,在开展“立定跳远”这项技能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名为“青蛙跳荷叶”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借助彩色标志桶来模拟出“荷叶”的样子,然后要求学生们模仿青蛙的样子,从一片“荷叶”跳到另外一片“荷叶”,并且在此过程中着重强调“屈膝蹬地、收腹跳远”这样的动作要点。学生们身处这样充满趣味的模仿青蛙跳跃的情境当中,自然而然地就对立定跳远的发力方式变得熟悉起来。等到后续正式进入到技能教学环节的时候,学生们就能够较为快速地去理解动作要领了,从而也有效地将学习的难度给降低了下去。
(二)激活课堂活力,集中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持续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如果进行重复的技能练习,那么就很容易让他们精力分散开来。把体育游戏融入到教学当中,便可以把枯燥乏味的训练转变成充满趣味性的挑战,进而重新唤起学生对于运动的热情。以“跑步耐力训练”当作一个例子来讲,要是仅仅让学生围绕着操场慢慢地跑,那么学生就容易出现偷懒以及走神的情况;然而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叫做“障碍接力赛”的游戏,在跑道之上设置了像“钻山洞”(拱形门)以及“跨小河”(小栏架)这样的障碍,如此一来就把慢跑转化成了“团队闯关”的任务,学生因为想要为团队争取荣誉,所以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但提升了跑步耐力,而且让整堂课都保持着较高的参与程度,其教学效果远远要比传统的训练方式要好得多。
(三)培育道德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体育游戏属于渗透德育的天然场景范畴,教师能够凭借对游戏规则加以设计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规则意识、集体观念以及良好的品行。就好比在开展“拔河比赛”这款游戏时,教师会在游戏开始之前着重强调“不可违规发力、不可嘲笑对手、比赛结束后需互相握手”这样的规则内容。并且在游戏结束之后,还组织学生展开相关讨论,诸如询问“我们班为何能够获胜?”“输掉比赛的同学又应当怎样去做?”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以及深入思考的过程,慢慢领会到“团结协作”“尊重他人”所蕴含的意义所在。除此之外,在进行“小组运球接力”这款游戏的过程中,倘若发现有个别学生因为急躁而出现抢球的行为,教师便可以及时给予引导,告知学生“游戏开展需要大家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这和生活中要遵守秩序的道理是相通的。”借助这类情境化的引导方式,把道德教育融入到游戏当中,使得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的实践准则
体育游戏尽管存在不少优势,然而倘若应用方式不妥当,那么极有可能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甚至还可能引发安全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师应当遵循科学的准则,从而使得体育游戏能够切实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一)强化安全意识,精准控制运动量
安全是体育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小学生往往有着“求胜心切”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容易使他们对安全方面的问题有所忽视。所以教师就需要从游戏设计以及组织实施等诸多环节入手,切实筑牢安全方面的防线。比如说,在开展“跳绳比赛”这款游戏的时候,教师要提前对跳绳进行仔细检查,看看是否存在破损的情况,同时也要检查场地是不是平整的,以此来避免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被绊倒。并且还要依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去相应地调整运动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将他们单次跳绳的时间控制在 1 分钟以内,并且在其中穿插安排休息时间;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则可以适当地把时间延长至 2 分钟,从而防止因为过度运动而出现疲劳的情况。除此之外,在游戏开始之前,一定要带领学生充分做好热身准备活动,像是关节活动、慢跑这类的,而在游戏结束之后,还得进行拉伸放松,以此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二)兼顾个体差异,确保全员参与
小学生在性别、体能以及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体育游戏在设计的时候,应当遵循‘全员适宜’这一原则,不可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就好比在‘投掷游戏’里,针对男生和女生还有体能强以及体能弱的学生,可以去设置不一样的难度等级。把沙包投掷的目标分成‘近距小靶’,这个是适合女生以及体能较弱的学生的;还有‘远距大靶’,这个则是适合男生以及体能较强的学生的,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去完成游戏,进而收获到满满的成就感。再比如,对于那些不太擅长跑跳的学生,可以去设计像‘游戏裁判’‘道具管理员’这样的角色,让他们能够参与到游戏的组织工作当中来,避免因为自身能力有所欠缺而被边缘化,以此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充分享受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三)紧扣教学目标,实现游戏与教学融合
体育游戏并不是单纯的“娱乐工具”,只有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助力作用。就好比在“篮球运球”的教学环节当中,教师能够去设计一个“运球绕桩”的游戏,通过用标志桶来设置相应的路线,要求学生借助单手运球的方式绕过这些标志桶,并且在这一整个过程里要不断强调“低重心、手贴球”这样的动作要点,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反复地对运球技能加以练习,如此一来,学生既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要是脱离了教学目标去设计游戏,就像在“体操动作教学”的课程上面仅仅只是单纯地玩“老鹰捉小鸡”这样的游戏,那么很可能会使得游戏和教学出现脱节的情况,没办法达成技能训练的目标,最终还会白白浪费掉课堂宝贵的时间。
三、结语
总之,体育游戏堪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活力之源”,其凭借趣味性来化解技能学习方面存在的难点,借助互动环节可点燃课堂之上涌动着的热情,并且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培育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进而于增强体质以及开发智力的过程中对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有力助推。
参考文献:
[1]张恒晨.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应然样态与实践路径[J].体育视野,2024,(15):92-94.
[2]李宝兰.兴趣引导下小学体育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J].文理导航,2025, (12):67-69.
[3]夏婷.小学体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D].湖北省:武汉体育学院,2024.DOI:10.27384/d.cnki.gwhtc.2024.00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