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工程在矿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雷雨
中俊矿业(重庆)有限公司
摘要:价值工程是一种以功能分析为核心,通过系统手段实现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的管理方法。在矿业工程领域,价值工程的导入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设计方案,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工程运行的整体经济性。本文围绕价值工程在矿业工程不同环节的应用实践展开探讨,从设计优化、设备配置、运营维护等方面论述其功能实现路径,旨在为矿业工程高效建设与可持续运营提供可行的价值提升策略。
关键词:价值工程;矿业工程;功能优化
一、价值工程在矿业工程中的导入基础
(一)价值分析原理对矿业项目的适配机制
矿业工程在规划与实施过程中涉及大量资源投入与功能实现目标,其结构复杂、周期长、系统性强的特征与价值工程的系统优化理念高度契合。价值工程通过识别工程系统中各项功能的实际必要性,判定高成本低价值环节并提出优化路径,在矿业项目中可有效提升关键功能的价值贡献比。尤其在开采工艺、运输路径与通风系统等多功能协同场景下,功能分解与价值评估的引入有助于厘清结构设计的边界条件与改进空间,使设计方案更具逻辑合理性与经济适用性。
(二)矿业工程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价值工程切入点
矿业工程的生命周期覆盖勘探设计、施工建设、设备投运与生产运维等多个阶段,各阶段功能目标差异显著。价值工程的导入不局限于某一建设节点,而是可贯穿整个周期,实现从项目源头到系统末端的全流程价值控制。在设计阶段可通过功能替代与材料再选优化方案,在施工阶段则可借助工艺流程梳理减少重复作业,在运营阶段通过系统运行评估提出节能降耗措施。以生命周期理念统筹价值分析流程,可实现对投资效率的最大化控制,推动项目运行质量整体提升。
(三)矿业企业实施价值工程的现实驱动因素
在当前矿产资源开采条件日益复杂、能源价格持续波动与行业盈利空间收缩的背景下,矿业企业对成本控制与功能集约化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强。传统以经验主导的工程决策模式已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资源环境,需借助价值工程这一具有系统性、逻辑性与可量化特征的分析工具,实现科学决策与系统优化并行推进。价值工程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其在矿业工程中的应用代表了企业向高质量发展与精益化运作转型的必然趋势。
二、价值工程在矿业工程不同环节的优化实践
(一)设计阶段功能目标导向下的方案优化路径
矿业工程设计阶段的合理性决定着后续施工难度、运营效率与成本结构。通过导入价值工程理念,将项目目标分解为基础功能与辅助功能两类,明确各子系统在整体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可避免因过度设计或功能冗余造成资源浪费。在方案生成环节,可引入多方案对比分析机制,对比各备选方案在功能实现、施工可行性与经济适应性等维度的表现,筛选最优解。在设计深化过程中,通过功能分析矩阵辅助调整设计逻辑,对不具性价比的构造要素进行删减或替代,从而在不降低功能水平的前提下实现投入的压缩。在结构布置、材料选择与空间组织等细节层面引入价值比评估标准,为设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使价值工程成为设计管理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施工组织结构中价值管理与资源配置协同机制
施工阶段是矿业工程成本控制最为关键的节点,通过价值工程方法分析各施工工序的功能产出与资源投入比例,能够识别施工流程中存在的功能冗余、工艺重复与组织错配问题。在具体实施中,可将功能评价标准嵌入施工流程管理系统,对每一类资源配置方案进行功能实现效率评估,对施工工艺的可替代性进行动态分析。通过资源整合、工艺再造与作业优化等方式重组施工组织结构,提高单位工时的价值密度。在材料采购方面,引入生命周期成本理念进行材料选型,不仅考虑采购成本,还综合其耐久性、适用性与运输便捷性,实现资源使用最大化。通过施工现场流程节点的价值再评估,促使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与资源效率同步提升,为矿业工程构建高效稳健的价值支撑平台。
(三)设备配置中的性能-成本价值均衡控制策略
矿业工程所需设备种类繁多,涵盖采掘、运输、破碎、通风等多个系统,其投资成本占比高、运行维护周期长。设备选型过程中的性能参数与经济性分析需在价值工程框架下重新审视,通过建立功能满足度与成本投入的比较指标,推动性能与成本之间的均衡优化。在配置方案设计中,应摒弃高配盲目化倾向,根据工程实际工况与负载需求,匹配具有最大边际效益的设备型号。针对具有相近功能的设备群组,可采用功能层级分析方法判断是否存在功能重叠,从而提出合并配置或模块集成化建议。在维护体系设计方面,构建基于设备生命周期的维修策略,通过分析维护频次、配件成本与故障概率三者之间的价值关系,制定最优运维策略,以实现设备运行的效能最大化与运行成本的合理控制。
(四)运营管理中的功能成本再评估与动态优化机制
矿业工程投入使用后,运营管理阶段将长期承担能源消耗、人工成本与维护费用等开支,其运行效益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水平与可持续能力。在运营管理中导入价值工程理念,需构建功能-成本双维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各项运维活动进行价值贡献度排序。通过定期开展价值诊断,对能源使用结构、系统响应效率与辅助功能运作状态进行分析识别,发现资源分配中的低效环节与成本沉淀节点,提出改进措施。针对生产流程中存在的功能滞后或资源浪费现象,实施局部功能重构或流程调整策略,以小范围介入带动系统整体价值提升。在动态调整过程中,应同步建立反馈机制,使改进结果及时回流至管理体系,形成自适应优化闭环,提升矿业工程运营阶段的功能精度与经济弹性。通过功能再评估与动态优化相结合的方式,持续释放工程系统潜在价值,推动企业运营管理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迈进。
结束语:价值工程作为一种强调系统分析与功能优化的综合方法,已在矿业工程设计、施工、设备配置与运营等多个阶段展现出显著价值。通过对功能与成本的深入剖析,推动管理理念与技术路径同步进化,不仅有助于资源合理配置,更能够实现矿业项目的高效运行与持续增值。持续推进价值工程理念在矿业全生命周期中的深度融合,将为矿业行业提升管理效能与工程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艳.基于价值工程的矿山工程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工程造价管理,2023,43(02):75-80.
[2]陈海峰,吕志强.矿业工程中价值工程方法的应用路径探索[J].中国矿业,2023,32(06):88-94.
[3]刘健.生命周期视角下矿业项目价值工程优化研究[J].矿山机械,2023,41(04):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