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黄毕坚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第六小学 516083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语文教学要构建真实且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经过很多年依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不过因为它的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距,所以学生很难直接理解诗词的内容。情境教学以学生为主,注重情感体验和知识学习。通过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方式,能解决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生动、容易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情境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能够为教师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素材。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整合数字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例如,在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诗,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中原山河的壮美。很多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在课前,从智慧教育平台上搜集与黄河、华山等相关的视频素材,并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以微课的形式进行预习,形成初步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再次展示微课内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师则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切实感受自然景观的磅礴气势,深入体会诗句的意境。通过情境的引导,能让预习内容更生动,还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1]
二、借助信息工具,创设内容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形象直观。他们天生喜欢色彩鲜艳、有动态变化的视觉信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把古诗词里的意境用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诗词描绘的意境,进而加深对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例如,在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山居秋暝》的古诗词教学中,主要写的是雨后初晴的傍晚,诗人在山中看到的清新幽静的景色。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上课的时候,教师考可以先播放模拟雨后空山幽静氛围的背景音乐,轻柔的旋律能让学生的心静下来。接着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雨后的山林雾气缭绕,树叶绿油油的;月光透过云层,在松林里投下清冷的光影;清澈的泉水流过石缝,发出好听的声音"等图片和视频内容,让学生闭上眼睛,集中精神,深呼吸,想象自己置身在幽静的山林中,耳边是潺潺的流水声,呼吸间能闻到泥土和松木的清香。通过创设古诗内容情境,学生既能清楚地想象出《山居秋暝》描绘的画面,也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心境,还能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2]
三、问题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但由于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小学生常常很难完全理解。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实际学情,可以问题情境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内容,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浪淘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对水的认知出发,设计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持续思考,培养他们自主思考能力。如当学生自主朗诵完古诗内容后,教师可以提问:"大家平时积累了许多诗词,你还记得哪些描写黄河的诗词?""这些古诗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有没有共同之处?""《浪淘沙》这首古诗与你们积累的古诗在情感表达方面是否相同?你觉得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慢慢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推动下,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共同探究找答案,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实践作业内容,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化作业的实施,能让学生切实感受诗词里的景象、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进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例如,在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题临安邸》古诗教学中,教师要讲解诗词的字面意思,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历史情感和社会批判意义。比如讲解林升《题临安邸》中"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讽刺意味时,教师可以联系现代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快到重要考试了,有些同学却一直玩电子游戏,不记得复习的重要性。这种逃避责任、只知道享乐的行为,和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了故土沦陷痛苦的心态是一样的。"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类比,帮助学生打破时空的隔阂,深刻理解"沉迷享乐而忘本"的意思。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享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通过知识迁移,自主理解这一概念,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在课后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动手实践作业,让诗词不再局限于书本。如让学生根据诗词的意境画画,用画笔表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景象;或者制作主题手抄报,在排版、设计和摘抄文字的过程中,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除了画画,还可以用黏土、积木等材料搭建诗词中的场景,比如用积木拼出"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层层楼阁,让学生在计算比例、调整结构时,直观感受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和美学特点;用黏土塑造"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画面,在捏塑时体会诗词中的孤寂氛围。学生可自主选择作业类型,并在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分享创作的想法和对诗词的独特感受,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3]
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用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古诗词内容,还能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描写的意境里,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情感和趣味,有效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审美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丽梅.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4,(29):103-106.
[2]张富英.古诗词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研究[J].品位·经典,2024,(18):170-172.
[3]毛倩倩.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观察,2024,13(17):92-9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