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作者

王希宇

中科大附中独墅湖学校

引言

写作是语言运用的高级形式,也是学生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随着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需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非单纯的写作技巧训练。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固化、学生写作兴趣低下、写作内容缺乏个性等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写作教学的实效。因此,深入分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探索科学有效的改进策略,对提升写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问题

(一)教学目标模糊,侧重技巧忽视素养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目标的定位存在偏差,将教学重点过度集中在写作技巧的传授上,如段落结构、修辞手法的机械训练,却忽视了写作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文化素养的培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为核心目标,缺乏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系统培养,导致学生虽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却难以写出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文章,写作能力停留在“应付任务”的层面,无法满足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学生写作缺乏素材

写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写作的重要素材来源。但当前部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固定主题,或脱离学生经验的抽象题目,未能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同时,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面对写作任务时,往往因“无内容可写”而感到困惑,只能依赖范文模仿或编造内容,导致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实情感,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与生活体验。

(三)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激励性与指导性

科学的评价是提升写作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但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评价方式存在明显不足。多数教师采用“分数 + 简单评语”的单一评价模式,评价重点集中在作文的字数、格式、错别字等表面问题上,缺乏对作文内容、情感表达、思维逻辑等核心维度的深入评价。此外,评价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未能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意见,且评价反馈多以批评为主,缺乏激励性,导致学生难以从评价中获得成就感与改进方向,逐渐丧失写作兴趣与信心。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进的核心依据

(一)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与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写作教学改进需充分遵循这一规律。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写作教学应侧重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与简单的图文结合写作,培养其写作兴趣;中年级学生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学需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习基本的写作方法;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情感表达与个性写作能力。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才能确保改进策略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二)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核心素养培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改进需紧密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展开。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均与写作教学密切相关。写作教学改进需以这四个维度为目标,通过丰富的写作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感受写作的审美价值,同时在写作中渗透文化教育,实现核心素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结合写作能力发展的内在规律

写作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从积累到表达、从模仿到创新的循序渐进过程,写作教学改进需遵循这一内在规律。写作能力的提升依赖于素材积累、思维训练、表达实践三个核心环节,教学改进需注重对这三个环节的系统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阅读书籍积累写作素材;通过思维导图、话题讨论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通过多样化的写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升表达能力。只有遵循写作能力发展的规律,才能确保改进策略的有效性与系统性。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具体改进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实现技巧与素养的协同发展

改进写作教学首先需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打破“重技巧、轻素养”的局限,实现写作技巧教学与素养培育的协同发展。教师需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融入写作教学目标,在传授段落结构、修辞手法等技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写景作文时,不仅要教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还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的细节特征,表达对景物的真实情感,培养其审美能力与情感素养,让写作教学成为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

(二)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的写作教学体系

针对教学内容脱离生活的问题,需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写作教学内容体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设计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细节与情感体验,如“我的校园一角”“家庭中的温馨时刻”“一次难忘的社会实践”等。同时,教学过程中需加强对学生素材积累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观察活动、写日记、积累名言警句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个人素材库,让学生在写作时有真实内容可写,逐渐形成“以生活为源、以情感为魂”的写作习惯。

(三)完善评价体系,提升评价的激励性与指导性

改进写作评价方式是提升教学实效的关键,需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写作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上,打破教师单一评价的模式,引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让评价成为多方参与的互动过程;在评价维度上,从内容真实性、情感表达、思维逻辑、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避免仅关注表面问题;在评价反馈上,采用“优点 + 改进建议”的模式,以鼓励为主,同时为学生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改进方向,帮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增强写作信心,明确努力目标。

结束语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优化。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目标模糊、内容脱离生活、评价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未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结合时代发展与学生需求,持续优化教学策略,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表达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艳.小学语文微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分析[J].作家天 地,2025,(14):34-36.

[2]卓玛草.写作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与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1,(26):182.

[3]孙小菊.浅谈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J].家 长,2020,(18):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