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视域下炎陵县中草药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郑诗云

中共炎陵县委党校

内容提要: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务之急,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走之路。炎陵县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为中草药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本文分析炎陵县中草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通过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中草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医药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

2020 年新冠疫情中,中草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这更加引起了国家对中草药的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这所要求的“传承创新”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中草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中草药市场前景广阔,为大力推动中草药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契机。

炎陵是中医药鼻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之地。发展中草药产业既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方向,也是对炎帝陵景区景观文化的有力补充,更契合炎陵产业融合发展实际,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且独特的意义。

一、炎陵县中草药产业发展状况

(一)炎陵县中草药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动力

1.资源禀赋

地形优势。炎陵县位于湖南省东南边陲,井冈山西麓,洣水上游,罗霄山脉中段西侧,境内群峰林立,山峦重叠,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绿景区,为中草药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气候适宜。炎陵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不同海拔和区域的气温差异显著,既具有立体气候特征,又有小区域气候差别,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中草药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2.经济保障

近年来,炎陵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中草药的种植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22 年至 2024 年,炎陵县生产总值持续上升,年均增长分别为 3.8% 、 6.1% 、 4.2% ,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在农业方面,炎陵县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实现稳步发展,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23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 16.2 亿元,炎陵县还荣获“湖南省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县”称号 ,为中草药的种植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3.政策扶持

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国务院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这些政策为中草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湖南省、株洲市及炎陵县也相继制定了相关发展规划和奖补方案,如《湖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6-2025 年)》、《炎陵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为中草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4.交通便利

炎陵县区位优势明显,处于湖南省和江西省交界地带,是湖南省东部地区去往广东和江西等地的交通要道。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系统,包括衡炎高速、炎睦高速、炎汝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以及国道 106 线和吉衡铁路,距井冈山机场仅 120 公里,使得炎陵县成为湖南省东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为中药材的加工和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

5.市场需求

中草药在抗击威胁全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疗效与价值,获得了全民的高度关注与信任。这不仅有利于恢复国民对中草药的信心,还向世界其他国家展示了中草药强大的医疗价值。人民健康理念的回归,导致中草药市场需求激增,为中草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黄金机遇。

(二)炎陵县中草药产业发展现状

炎陵县内共发现有植、动物中草药 1310 种,蕴藏量 8000 吨。其中,野生中草药植物隶属 264 科、665 属、1199 种,占全省药用植物种类的 46.12% ,属全国重点药物品种 166 种,药用新中草药 30 余种,是全国中成药厂原材料供给地。

除野生资源外,炎陵老百姓在历史上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和爱好,主要种植品种有厚朴、杜仲、金银花、竹荪、玉竹、茯苓、天麻等。近年来,炎陵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共 3.4 万亩,已建成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 20 个,种苗基地 6 个,全县涌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 50 多家,带动种植农户 3000 多户,全产业链产值超 5 亿元,中草药产业已成为炎陵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炎陵县中草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种植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前期未对种植品种、土质、水质、气温等要素进行精细化科学分析,在种植过程中因盲目追求中高产量而片面增加化肥施用量,影响药材产品品质。二是规模化基地建设不足。县内中药材种植基本以农户小规模种植为主,种植比较分散,集中连片少,集约化程度较低,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且由于中药材种植周期较长,资本回收较慢,市场浮动较大,加大了种植的投资风险。三是畅销化品类种植不够。黄柏、瓜蒌等近年来在中药材市场备受欢迎的品种种植面积不大,药材供给能力不强,形不成规模供给优势。

(二)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初步加工能力不足。中草药初加工环节技术滞后,多采用露天晾晒办法进行加工,导致药材品质下降,药材收益降低,打击药农的种植积极性。二是龙头企业实力不强。缺乏大型药企支撑, 业效益大打折扣。目前,炎陵县仅有麦芽药业有限公司、三隆药业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药企,整体带动产业全链的能力有限。三是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农户、基地与公司没有建立起长效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得企业面临原药材收购困难、农户和基地销售难的两难困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

制难以得到运行。

(三)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品牌打造不鲜明。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宣医疗疾”的事迹源远流长,炎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但在营造“炎陵”地理标志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理念方面力度不够,且对中草药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力度不够,没有育成“炎陵”相关知名品牌。二是市场导向不清晰。由于缺乏科学的市场分析与调查,种植户较多是随行就市,导致种植面积、产量、品质等因素不稳定。三是销售渠道不健全。目前,炎陵县中草药的销售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共同宣传和推广,销售渠道狭窄、销售方式单一,市场辐射范围小,无法达到更大的影响力。

三、炎陵县中草药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依托科技,提高专业能力

一是强化种苗繁育。建设中草药良种繁育基地,制定种子种苗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积极开展本地中草药新品种选育、仿野生栽培等研究,在适宜的乡镇布局建设药材育种育苗基地,破解传统种植品种种质退化、品种混乱等问题,确保所种植的药材有优质的种源。

二是推进规范种植。加强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炎陵县中草药的相关技术认证,加强对农民相关的技术培训,以保证中草药生产质量的稳定。

三是加强人才培育。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推动“企校结合”“企民结合”“企药结合”,加强科技推广与人才培养,提升种植户的专业技能。

(二)依托政策,加强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政策引导。借鉴炎陵县黄桃产业发展中成功的出台政策,统筹整合资金,支持良种选育、基地建设等环节,引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扩大基地规模,实现规模生产。

二是建立健全机制。建立健全炎陵县中草药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县内主管中草药各部门之间的部门协调与沟通,研究解决中草药发展重大问题。通过理顺机制,加强中草药产业发展的规划编制、协调服务和新品种引进推广等工作。建立健全政策传导与实施机制,明晰各自职责,衔接好政策信息与落地实施,及时争取国、省、市级中医药建设项目和扶持资金,研究解决中草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不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环境,为产业发展增添动力。

三是强化组织领导。把推进中草药产业发展,完善中草药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大惠民利民工程来抓。建立县级中草药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解决中草药发展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推进全县中草药事业发展。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每年在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中增加技术培训、资源保护、新品种引进、推广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以支持中草药的品种改良、基地建设等。每年从农业项目资金中列支一定数额,用以支持合作社和脱贫户种植中草药。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要优先安排中草药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机部门要积极推动将中草药加工设备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

(三)依托管理,促进产业升级

一是创新经营模式。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在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上做好保障,加强联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药企和合作社为依托,实现订单种植、定向服务、订单回收,促进中草药销售;药农加入合作社,通过技术培训等方式,提升种植管理技术,保持对中草药种植的积极性,严防价格波动或淡季时节出现“伤农”情形。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努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营造“炎陵”地理标志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理念,积极引进知名加工企业和营销公司,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的对接,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扩宽和延长产业链条,加速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提升生产效益,带动优势转移、产业扩张和效益升级。

三是加强协同合作。企业之间保持协同合作,避免产品同质化问题的出现,避免产品的重复生产与资源浪费。相关部门共同加强炎陵中草药市场建设,建立中草药交易信息网络,收集和发布药材种植信息与市场当日挂牌价格,减少药农盲目交易带来的风险和资源浪费,调节好药材需求,真正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四)依托市场,健全销售体系

一是深耕品牌建设。做好传承、继承、弘扬文章,用好始祖炎帝这个最大的文化 IP,深入推进炎帝中草药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等系列宣传活动,创办炎帝神农中草药发展论坛,开展形式多样的中草药文化传播推广交流活动,加快建设神农中草药文化纪念馆、中草药文旅特色小镇,讲好“炎帝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打响“药祖之乡”和“药祖在炎陵、炎陵有好药”品牌。

二是营造销售环境。规范炎陵县中草药市场价格和竞争机制,避免不正当竞争现象发生。提升中草药产业销售运营能力,扩大炎陵县中草药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对小规模中草药经营户进行监督管理,实行统一仓储、统一质检,保证销售产品基本质量。以企业、交易平台、仓储物流等为中心,辅以药材质量保障体系、药材信息服务体系、药材现代交易体系、药材物流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政府监管服务等体系建设, 使中草药销售向规模化、便利化、标准化提升。

三是拓宽销售渠道。打造“互联网+”新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微博营销、抖音直播带货等方法,以特色农产品为依托,打响炎陵中草药知名度,提升大众认知。通过互联网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打开炎陵中草药市场的大门。

炎陵县是全国中成药原材料供给地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中草药的生长,但产业发展在种植、生产、销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点。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调动当地药农、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有序地、规范地、标准化地和可持续地推进中草药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药农经济收入,有效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夯实乡村振兴成果,为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提供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