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与实施路径
廖芬
湖南省汨罗市罗江镇黄市中心小学 414400
引言
我们作为班主任,深知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尚不稳定,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当下的学习和生活,更会对其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在我们班级曾经有一个学生,因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出错被同学嘲笑,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一)情感关怀者
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像学生的亲人一样给予他们情感关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比如,当发现某个学生情绪低落时,主动找他谈心,了解情况。曾经有个学生因为父母吵架而心情烦闷,在课堂上总是走神。我发现后,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聊天,耐心倾听他的烦恼,并给予安慰和鼓励,让他感受到温暖和支持。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学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二)行为示范者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以身作则,展示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时保持冷静,用理智的方式解决。例如,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我总是以平和的态度倾听双方的诉求,公正地进行调解,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情绪。
(三)心理疏导者
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我们要及时进行疏导。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压力大而产生焦虑情绪。我会引导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教给他们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如深呼吸、听音乐、运动等。曾经有个学生在考试前过度紧张,我教他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自己,并鼓励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考试中,这个学生发挥得比平时更好。
二、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专业知识不足
虽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一些教育经验,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匮乏。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心理问题,我们可能无法准确判断和处理。有时候学生出现了一些异常行为,我们可能只能凭借直觉去处理,而缺乏科学的方法。
(二)工作任务繁重
班主任不仅要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导致我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每天要批改大量的作业,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等,留给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非常有限。
(三)家长配合度不够
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当我们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有些家长并不配合,甚至认为是我们小题大做。这给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
我们要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可通过参加系统培训掌握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学习识别焦虑、抑郁等常见情绪问题;通过研读专业书籍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情与积极关注;通过案例研讨提升实际应对能力。例如,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系统学习了儿童心理学、心理咨询技巧等知识,这让我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更
加科学、有效。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
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心理氛围。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团队游戏等。比如,开展“学会分享”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凝聚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例如,我会在家长会上分享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让家长在家中也能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辅导过程。例如,有个学生患有轻度的社交恐惧症,我定期与他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帮助他克服恐惧心理。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这个学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能够主动与同学交流。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在我们班级有一个叫小明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经常独来独往。在课堂上也很少主动发言,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经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小明的父母工作很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二)辅导过程
我首先与小明建立了信任关系,经常找他聊天,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在班级中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小明积极参与。与他的父母进行了多次沟通,让他们意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也会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小明发言,每当他回答正确时,都会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辅导效果
小明变得开朗,因情感需求被持续回应,内心孤独感得以缓解;主动交流,源于师生信任关系的建立,使其获得安全感;课堂积极发言,得益于教师营造的包容氛围与表达机会;成绩提升,体现心理状态改善对学习动力的正向反馈。可见,心理关怀应贯穿日常,以信任奠基,以鼓励赋能,家校协同、多维支持方能实现学生整体发展。
结论
我们作为班主任,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面对学生个性差异大、家庭支持不足等挑战,我们需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学习心理辅导技巧,及时识别和干预心理问题。通过建立心理档案、开展个别辅导、组织班级活动、加强家校沟通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我们要做学生心灵的引路人,用爱心、耐心与智慧营造温暖包容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学会交往、积极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探索有效路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贞贞,李琪.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5,(05):204-207.
[2]张明芳.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01):160-162.
[3]王君.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吉林教育,2024,(3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