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学生数字素养分层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陈江峰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高新学校 448000
一、引言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数字素养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字素养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当前初中数字素养培养存在“一刀切”现象,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基于此,构建初中学生数字素养分层培养模式,有助于实现精准教学,促进学生数字素养的个性化提升。
二、初中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现状与问题
目前,多数初中学校在数字素养培养上采用统一目标,未充分考虑学生在数字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所有学生设定相同的软件操作学习目标,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跟上进度,而基础较好的学生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学习积极性受挫。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技术操作层面,如办公软件使用、编程基础等,缺乏对数字伦理、数字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索和实践机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不利于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评价多以考试成绩为主,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忽视对学生数字素养综合能力的评价,如信息分析能力、数字协作能力等。同时,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不能为分层培养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学生数字素养分层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核心素养理论: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字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数字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为数字素养分层培养提供了目标指引。分层教学理论:分层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
(二)培养模式的目标
总体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字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数字环境中具备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和创新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数字伦理和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成为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合格公民。基础层: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机基础操作、信息检索方法等,培养其数字意识和基本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层:引导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深入学习数字技术,提升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培养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能力,鼓励其在数字实践中进行初步创新。发展层:针对数字素养较高的学生,培养其数字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其关注数字技术前沿,树立强烈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能够运用数字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科学性原则: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基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数字素养发展规律,确保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差异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进行分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性原则: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定期对学生的数字素养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分层和培养方案,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学生分层:通过入学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数字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了解,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发展层三个层次。同时,建立动态分层机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适时调整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图像处理软件时,基础层学生的目标是掌握基本的图像裁剪、色彩调整等操作;提高层学生则要求能够运用图层、蒙版等功能进行创意图像合成;发展层学生需尝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数字艺术创作。教学内容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的教学内容。基础层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提高层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引入一些综合性的案例;发展层教学内容则更具前沿性和挑战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学生数字素养分层培养模式的实践
选取某初中学校的两个平行班级作为实践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采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字素养分层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时间为一个学期。在实验班,按照上述分层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在进行编程教学时,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师加强对编程基础语法的讲解和练习;对于发展层学生,组织编程项目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对照班则按照常规的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数字素养教学,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统一,未进行分层。数字素养水平对比:实践结束后,通过数字素养测试和综合能力评价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数字知识与技能、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多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班,尤其是在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实验班学生表现更为突出。学习兴趣与态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班学生对数字素养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85%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分层教学模式,认为能够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而对照班学生中,仅有 60% 的学生对课程表示满意,部分学生反映学习难度不合适,影响学习积极性。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构建的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学生数字素养分层培养模式,通过科学的分层和针对性的教学,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分层培养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要求较高,部分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分层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数字素养发展情况。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能力,优化分层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同时扩大实践范围,验证该模式的普适性,为初中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蔡建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模式探索[J].教育,2025,(15):43-45.
[2]雷英利.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11):34-37.
[3]陈长浩.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缓解两极分化现象的教学模式构建[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 2025 年度学术成果集.山东省临沂市神山镇中心小学;,2025:497-499.DOI:10.26914/c.cnkihy.2025.00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