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群体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次仁卓嘎
昌都市察雅县吉塘镇文化服务中心 西藏昌都 854323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 2.8 亿,占总人口的近 20%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社会经济结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强,他们渴望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实现自我价值、丰富晚年生活。然而,目前我国在组织和引导老年群体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深入研究老年群体文化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老年群体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
当前,老年群体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多数老年人退休后拥有较多闲暇时间,参与意愿较高,调查显示约 70% 以上的老年人愿意并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活动形式日益多样化,各地政府和社区广泛开展文艺汇演、老年运动会、读书会、摄影展等活动,涵盖音乐、舞蹈、戏曲、书画等多个领域。随着数字化发展,部分地方推出线上课程、网络直播演出等新型文化服务,拓宽了老年人的参与渠道。在基础设施方面,各地通过建设老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配备完善的音响、图书、健身器材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活动空间。同时,构建起“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级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文化服务,显著提升了其生活质量与社会参与度。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老年群体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和区域差异明显,大城市文化活动丰富、组织有序,而农村及偏远地区则普遍存在活动形式单一、设施陈旧、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导致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参差不齐。其次,参与质量不高,多数老年人仅停留在观看演出、简单模仿等浅层次娱乐阶段,较少参与文化创作、活动策划等深度实践,难以实现文化素养的提升。再次,专业服务力量薄弱,基层文化队伍专业化程度低,培训体系不健全,许多活动依赖志愿者或临时人员组织,服务质量与持续性难以保障。此外,心理辅导、健康指导等配套服务也较为欠缺,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获得感的提升。
3.对策建议
3.1 加大财政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
破解当前老年文化服务资源不足的困境,必须构建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建议各级政府将老年文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年增长率不低于文化事业费总体增幅。重点加大对农村、边远地区和城市老旧社区的投入力度,实施"老年文化设施补短板"工程。同时,出台税收优惠、场地支持等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老年文化建设。例如,可对投资建设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的企业给予房产税减免,对开展公益性老年文化活动的社会组织提供运营补贴。此外,建议建立跨部门的老年文化工作协调机制,由文旅、民政、卫健等部门共同制定《老年文化服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和考核指标,形成工作合力。
3.2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
当前我国老年文化资源分布不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明显,严重影响了老年群体文化权益的实现。为此,应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老年文化资源数据库,整合各地优质文化内容、师资力量和活动案例,实现资源共享与高效调配。同时,应持续推进“送文化下乡”工程,组织城市优秀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深入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展巡回演出、培训讲座等活动,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此外,应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年文化项目,如结合地方戏曲、民俗传统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增强老年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区域文化差距,推动老年文化服务均衡发展,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公平可及的文化成果。
3.3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提升老年文化服务质量,专业人才是关键。建议在省级层面建立老年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基地,系统培养活动策划、心理辅导、健康指导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老年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懂老年心理、会文化策划的复合型人才。完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将老年文化辅导员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同时,要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建立"银龄人才库",吸纳退休文艺工作者、教师等担任文化志愿者,给予适当补贴和荣誉激励。此外,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参与老年文化服务,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3.4 构建多元参与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改变老年人被动参与的状况,激发其主体意识,真正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鼓励和支持老年人自发组建兴趣小组、文化社团,如合唱队、书法班、舞蹈队等,增强其自主组织和管理能力。同时,可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等形式,让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年人带动更多人参与文化活动,形成良性互动。政府和社会组织应积极搭建平台,为老年文化团体提供场地支持、资金补助和展示机会,激发其创作热情和文化活力。此外,还应营造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通过宣传典型事迹、举办成果展演等方式,增强老年人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使其在文化参与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年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生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全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当前,我国老年群体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资源不均、参与深度不够、人才短缺等挑战。未来应从制度设计、资源配置、队伍建设等多维度发力,推动老年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文化权益,助力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周雪然.浅述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及其组织开展方法[J].大众文艺,2019,No.459(09):8-9.
[2]李佩佩.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策略[J].中国文艺家,2022(09):166-168.